有关院士和专家呼吁——加强我国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力度
2009-12-2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初新兴的生物学研究领域,是在阐明并模拟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之上,达到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从而建立药物、功能材料或能源替代品等的生物制造途径,我国必须重视和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近日,在以“合成生物学基础前沿问题”为主题的第144期东方科技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60多位两院院士和专家学者发出呼吁。
大会执行主席邓子新院士认为:“在合成生物学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探讨在我国开展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最佳切入点,发展和建立合成生物学新理论、新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这对提升我国现代化生物技术水平、抢占合成生物学研究制高点有极大的意义。”与会专家结合国际合成生物学发展动态及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探讨我国开展合成生物学的可行性、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合成生物学中核心元件(如基因线路、酶、代谢途径等)的标准化以及合理组装方式,建立具有可预测性和调控性的代谢途径,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生物体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自2000年《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人工合成基因线路研究成果以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被公认为在医学、制药、化工、能源、材料、农业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际上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飞速,在短短几年内就已经设计了多种基因控制模块,包括开关、脉冲发生器、振荡器等,可以有效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细胞代谢或细胞间相互作用。200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标准生物部件登记处,目前已经收集了大约3200个BioBrick标准化生物学部件,供全世界科学家索取,以便在现有部件的基础上组装具有更复杂功能的生物系统。
大会执行主席杨胜利院士在报告中指出,2006年以来,合成生物学发展又进入了新阶段,研究主流从单一生物部件的设计,快速发展到对多种基本部件和模块进行整合。通过设计多部件之间的协调运作建立复杂的系统,并对代谢网络流量进行精细调控,从而构建人工细胞行为来实现药物、功能材料与能源替代品的大规模生产。
2008年,美国Smith等人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人工化学合成、组装的细菌基因组。今年8月份,他们又成功地将该基因组转入到Mycoplasma genitalium宿主细胞中,获得了具有生存能力的新菌株。该研究使人工合成生命这一合成生物学终极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创造可用于生产药物、生物燃料、清理毒性废物等方面的人工基因组奠定了基础。
“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相关重大成果仍不多见。但是,我国在合成生物学所需的相关支撑技术研究方面并不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如大规模测序、代谢工程技术、微生物学、酶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基础。”杨胜利认为,“如何对现有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已有的良好研究基础,从医药、能源和环境等产业重大产品入手,抓住合成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创建可控合成、功能导向的新代谢网络和新生物体,引领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原创研究和自主创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会执行主席赵国屏院士在以《合成生物学——从科学内涵到工程实践》为题的报告中提出,合成生物学是继系统生物学之后,生物学研究思想在从“分析”趋于“综合”、从“局部”走向“整体”的认识基础上,上升至复杂生命体系“合成、构建”的更高层次;也是继以“原位改造与优化”为目的的基因工程技术和以“数据获取与分析”为基础的基因组技术之后,生物技术上升至以工程化“模型设计与模块制造”为导向的更高台阶。
大会执行主席邓子新院士认为:“在合成生物学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探讨在我国开展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最佳切入点,发展和建立合成生物学新理论、新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这对提升我国现代化生物技术水平、抢占合成生物学研究制高点有极大的意义。”与会专家结合国际合成生物学发展动态及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探讨我国开展合成生物学的可行性、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合成生物学中核心元件(如基因线路、酶、代谢途径等)的标准化以及合理组装方式,建立具有可预测性和调控性的代谢途径,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生物体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自2000年《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人工合成基因线路研究成果以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被公认为在医学、制药、化工、能源、材料、农业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际上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飞速,在短短几年内就已经设计了多种基因控制模块,包括开关、脉冲发生器、振荡器等,可以有效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细胞代谢或细胞间相互作用。200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标准生物部件登记处,目前已经收集了大约3200个BioBrick标准化生物学部件,供全世界科学家索取,以便在现有部件的基础上组装具有更复杂功能的生物系统。
大会执行主席杨胜利院士在报告中指出,2006年以来,合成生物学发展又进入了新阶段,研究主流从单一生物部件的设计,快速发展到对多种基本部件和模块进行整合。通过设计多部件之间的协调运作建立复杂的系统,并对代谢网络流量进行精细调控,从而构建人工细胞行为来实现药物、功能材料与能源替代品的大规模生产。
2008年,美国Smith等人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人工化学合成、组装的细菌基因组。今年8月份,他们又成功地将该基因组转入到Mycoplasma genitalium宿主细胞中,获得了具有生存能力的新菌株。该研究使人工合成生命这一合成生物学终极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创造可用于生产药物、生物燃料、清理毒性废物等方面的人工基因组奠定了基础。
“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相关重大成果仍不多见。但是,我国在合成生物学所需的相关支撑技术研究方面并不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如大规模测序、代谢工程技术、微生物学、酶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基础。”杨胜利认为,“如何对现有研究力量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已有的良好研究基础,从医药、能源和环境等产业重大产品入手,抓住合成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创建可控合成、功能导向的新代谢网络和新生物体,引领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原创研究和自主创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会执行主席赵国屏院士在以《合成生物学——从科学内涵到工程实践》为题的报告中提出,合成生物学是继系统生物学之后,生物学研究思想在从“分析”趋于“综合”、从“局部”走向“整体”的认识基础上,上升至复杂生命体系“合成、构建”的更高层次;也是继以“原位改造与优化”为目的的基因工程技术和以“数据获取与分析”为基础的基因组技术之后,生物技术上升至以工程化“模型设计与模块制造”为导向的更高台阶。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雯雯)
相关新闻
-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心”(宁波)诚聘英才 2024-09-23
- 清华许华平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 刻蚀、高分子光化学/纳米医药、生物自组装或合成生物学 2023-11-14
- 江南大学吴俊俊教授团队 Adv. Mater.:超强细胞修复蛋白 - 超分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生物学设计与制造 2023-11-01
- 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晗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副研究员 - 化学、高分子、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 2024-10-15
- 国科大杨晗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副研究员 - 化学、高分子、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 2024-09-24
- 广西大学林宝凤教授团队 CEJ:基于Fe-MOFs纳米酶催化活性的柔性纤维复合功能材料用于高效的用水点消毒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