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大王建浩教授、港中大夏江教授 JCR: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微针 →经皮递送抗菌铜-DNA纳米颗粒用于皮肤抗感染修复
2025-01-15  来源:高分子科技

  近期,王建浩研究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夏江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篇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微针经皮递送抗菌铜-DNA纳米颗粒用于皮肤抗感染修复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中科院医学一区Top,影响因子:10.5),论文题目Recombinant Collagen Microneedles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Antibacterial Copper-DNA Nanoparticles to Treat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青年教师张藜博士与22级硕士研究生陈祎凡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建浩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夏江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常州大学为第一单位。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需要将抗菌剂输送到软组织或真皮中,同时为开放性伤口提供再生环境。针对此问题,该合作团队设计了一种负载铜-DNA纳米抗菌颗粒的重组XVII型胶原抗菌微针贴片,该贴片有效地结合了铜离子的天然抗菌特性、CpG ODNs先天免疫激活作用、PDA的光热转化特性rCol XVII促皮肤再生能力,在动物层面实现了金葡菌感染全层缺损皮肤的细菌清除、组织再生及伤口愈合。


1. 负载Cu-CpG@PDA纳米粒胶原微针贴片的制备路线及其促进皮下感染创面愈合的治疗机制示意图


  首先,通过配位驱动的DNA-金属共组装及DA表面原位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尺寸为108±20 nm的球形抗菌纳米颗粒Cu-CpG@PDA NPs;接着,采用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构建了可生物降解的再生胶原微针,用于经皮递送Cu-CpG@PDA NPs;然后,在小鼠背部构建了金葡菌感染的全层皮肤创面模型,将构建的抗菌胶原蛋白微针贴在患处,辅以近红外辐照进行治疗,监测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表明,抗菌微针辅以光照组的伤口愈合最快,在第12天几乎完全闭合,且实现了完全的细菌根除。


2. 抗菌胶原微针贴片对金葡菌感染的ICR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愈合的体内评价


  该研究采用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微针作为创新的透皮递送平台,实现了感染控制与皮肤再生的双重功效,为难愈合感染伤口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新途径。这项研究工作是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23YFE0203500)的资助下完成的。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5.01.016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