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6年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产量与进口量之和减去出口量)达4084.1万吨。然而,从人均22.4公斤的消费量上看,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100公斤的水平。
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占峰指出,塑料加工过程是低能耗、高效率、无污染的排放过程,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材料。马占峰还介绍说,目前我国塑料工业已经形成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新型基础材料,而其应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大材料。
塑料:一种节约型材料
在很多领域,塑料的使用不仅节约了资源、能源,还能节约材料。如采用塑料制造汽车部件的最大好处是减轻了汽车重量,节省了成本和工序,提高了汽车某些性能。汽车的自身质量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而采用塑料部件可减轻零部件约40%的质量。发达国家平均每辆汽车塑料用量已超过100公斤,而我国则约为70公斤,可见应用空间还很大。在建筑、工业、交通这三大耗能领域,由于塑料型材本身导热性能差和多腔室结构,它的保温性能优异,采用塑料门窗比采用普通钢门窗保暖,能耗可节省17%左右。
塑料加工过程中冷却循环水使用量不大,但在农用、建筑塑料管道输水领域应用较广,塑料节水器材能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率40%,节水作用显著。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下滴灌技术,实现了节水与施肥、农药一体化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抑制土壤盐碱化,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如在新疆石河子传统的沟灌平均灌溉定额491m3/亩;采用膜下滴灌用水为240m3/亩左右,节水40%以上,灌溉周期缩短到5—10天。
废塑料再生大有可为
随着多年消费塑料的累积,国内废弃塑料量正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据保守估计,2004年废弃塑料产生量约为787.3万吨,2005年约为960.8万吨,2006年达到1384.38万吨。这些再生塑料的存放、运输、加工应用以及后序处理如果管理不好,势必给环境带来压力,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006年,五大通用树脂(PE、PP、PVC、PS、ABS)表观消费量为3549.85万吨(占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86.9%),由此可推算出2006年国内塑料实际消费量约为3081.26万吨。其中被回收再生利用的废塑料约有700万吨左右(按年均增长15%计算),年创产值约280亿元(按4000元/吨计算),对实际消费量的回收率保持在20%的水平,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水平。
马占峰认为,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石油资源消费缺口很大,塑料原料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再生塑料便成为解决原料紧缺的捷径。在每年利用国内再生塑料700万吨基础上,我国还消化进口废塑料约500万吨,成为全球废塑料进口最大的国家。
此外,塑料代钢代木趋势正日益明显。由塑料与木质纤维构成的塑木复合材料可有效利用废弃塑料、可替代木材,避免树木砍伐带来的资源紧缺和生态危机,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绿色环保特性,不仅在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存在优势,还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塑木制品由于其突出的性价比,是环保理念的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塑料制品应分类标志
谈到塑料行业存在的问题时,马占峰说,塑料行业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缺乏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不足,影响了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一些企业中存在为了降低成本忽略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的现象,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另外,在有关标准规范中对节约使用资源、能源表述不够详尽和准确,而塑料再生行业还缺乏指导性、规范性政策。
针对这些问题,马占峰认为,我国当前应该借鉴国外的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材料的治理对策,实施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的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此外,还应当从源头上阻止和减少废物,在材料制备和制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在体现利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原料的耗费,使塑料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如在塑料制品进入市场前就采用塑料的分类标志,标明塑料制品或其配套件的材料属性,便于回收时分类。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恒远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塑料可以说是循环经济中最好的材料之一,相较于其他材料,回收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小。我认为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基本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到时候回收利用塑料会更容易一些。其实,现在老百姓已经在很自觉地反复使用塑料袋,小区里90%的垃圾都是用塑料袋装好再扔的,如果连装垃圾的塑料袋都回收了,那就做得相当好了。”
对于人们颇为反感的塑料袋满天飞的问题,马占峰告诉记者,厚度低于0.025mm的超薄塑料袋将退出市场,有一定厚度和重量的塑料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