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哈工大冷劲松院士团队《Adv. Funct. Mater.》:一种具有形状记忆重构和多感官功能集成的超材料电子皮肤
2024-08-27  来源:高分子科技

  力学超材料由于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柔性电子等多个领域。柔性电子器件与待测组织的紧密贴合与动态随形能力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提升柔性电子器件的顺应性能显著降低器件的接触阻抗、提升信噪比、防止运动伪影的产生。然而由于生物组织和人造材料的不同性质及其界面的复杂性,实现身体随形的电子器件仍面临着突出挑战。利用具有自感知和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制造智能力学超材料,有望协调柔性电子器件与不同生物组织之间的力学失调,并实现力学性能之外主动功能如传感、能量收集、致动、自适应、计算和信息处理。本文通过将形状记忆超材料和压电材料整合到电子皮肤结构中,实现了电子皮肤的多模态信号感知和形状记忆驱动功能该电子皮肤物联网、脑机接口等革命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团队近日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Metamaterial-based Electronic Skin with Conformality and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的文章。


  本文基于4D打印力学超材料衬底与有机柔性电子器件、微处理器的集成,提出了一种具有多模态融合感知能力的自供电电子皮肤。该器件可以模拟人类神经系统中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功能并提供连续的实时监测信号,其设计思路及结构如图1a-b示。其中基于钙钛矿材料的柔性传感元件能够精确收集应变、压力、微小振动和近端距离信息并转化为生理运动、触觉、听觉和接触前距离信息。力学超材料骨骼的负泊松比和非线性力学行为确保电子皮肤对动态组织的高度保形变形,使其能够有效捕获人体运动中的机械变形,如图1d所示。最后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和定制软件对该电子皮肤的潜在应用进行了验证,如图1e


图1基于超材料结构的电子皮肤示意图。(a模拟神经系统多模态融合感知功能的概念图,b)电子皮肤中多层结构示意图,c超材料骨骼形状变形循环示意图:当施加外力时被编程为一个临时结构,重新加热后恢复到其初始形状。(d)电子皮肤附着动态皮肤曲面时的共形特征,e)用于运动监控、语音识别和近场距离识别的电子皮肤功能示意图。
本文首先提出了具有马蹄形韧带的手性力学超材料结构,如图2(Ⅰ)(a)-(b),建立了柔性电子器件超材料结构化衬底的力学解析模型及参数化设计方法,为柔性衬底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根据解析模型研究了小变形条件下超材料几何参数对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2(Ⅰ)(c)-(e)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大应变条件下超材料结构的非线性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如图1所示。对于具有相同拓扑图案和几何参数的超材料,马蹄韧带的平均伸长率增加约17%至约22%。因此,马蹄韧带极大地增强了超材料的拉伸性、负泊松比性能以及对动态非平面生物组织的高度保形和随形。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超材料丰富的结构设计空间,所制备的超材料可以模拟特定生物组织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如图2c所示。此外,得益于其电驱动的形状记忆重构功能,超材料的仿生非线性力学性能可以在不同的生物组织之间进行转换,如图2)(d)所示。例如,重建前后六手性力学超材料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响应分别与晶状体囊和皮肤相似。


图2超材料结构的力学解析模型。()代表性(a)四韧带和(b)六韧带超材料结构。()具有马蹄形韧带的(c)六韧带超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的理论结果。(d)具有马蹄韧带的韧带超材料泊松比的理论结果。()(a)四韧带和(b)六韧带超材料泊松比值随几何参数变化示意图。(c)超材料和组织/器官之间的σ-λ曲线比较。(d)超材料骨骼力学性能通过形状记忆效应在不同生物组织之间转换。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面内应变传感功能,采用马蹄韧带超材料的电子皮肤的规格因子(GF)提高至2432.85,约为直韧带超材料电子皮肤的20倍线,同时其线性度达到0.98以上。此外,超材料电子皮肤的可测量应变范围达到150%,响应时间短至30ms。电子皮肤的压力灵敏度为3/kPa,可在10,000次循环中保持一致性。此外,受生物感应系统的启发,通过在电子皮肤上集成自供电人工受体,实现了触觉感知和预接触视觉感知功能。它不仅可以感知和识别触觉信号,还可以根据接近目标的距离和携带的电荷,通过稳定的电压输出实现视觉感知。最后,通过实时检测人体运动信息、声音信号检测与识别、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体感游戏等验证了电子皮肤的多模态信号采集功能,如图3所示


3电子皮肤多模态传感功能示意图a)电子皮肤的无线数据收集系统b)使用不同超材料电子皮肤对手指、手腕和肘部弯曲角度进行实时监测c)不同单词的实时声学监测结果d)电子皮肤对近场目标距离的实时输出响应e)使用电子皮肤的近场距离识别功能操控体感游戏角色,f)使用电子皮肤的非接触式距离感知功能控制游戏角色飞行高度的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力学超材料结构的电子皮肤,实现了其多模态融合感知和形状记忆重构功能。得益于形状记忆超材料骨骼结构及其力学解析模型,电子皮肤实现了仿生非线性力学行为和模仿目标生物组织力学性能的结构重构功能。基于钙钛矿的柔性传感器实现了生理运动信息的高精度收集以及听觉、触觉和预接触距离信号。此外,通过模仿生物多感官神经网络中的整合和交互功能,该系统实现了跨模态获取、识别和整合信息的高级认知功能。电子皮肤在运动监测、语音识别和体感游戏中的应用得到了证明。这种超材料电子皮肤在跨模态感知机器人系统和脑机接口等革命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的第一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李楠刘彦菊教授和刘立武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为共同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松江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基金的大力支持。
冷劲松院士团队长期从事于智能结构力学及其应用研究。在航天领域,研制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可展开铰链、桁架、重力梯度杆、天线、太阳能电池、离轨帆、锁紧释放机构等智能结构Sci. China. Technol. Sc., 2020, 63, 1436–1451; Smart Mater. Struct., 2022, 31, 025021; Compos. Struct., 2022, 280, 114918; AIAA J., 2021, 59, 2200-2213; Compos. Struct., 2022, 290, 115513; Compos. Struct., 2020, 232, 111561; Compos. Struct., 2019, 223, 110936.),可应用于各种卫星平台、空间站、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工程等。在柔性电子领域,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力学和电学双重可重构特性的柔性压力传感器(Matter2023, 6(3), 940-962)。在力学超材料领域,设计了具有灵活功能导向特性的机械逻辑超材料、具有可编程载荷平台的阶梯式力学超材料、构型和力学性能可重构的拉胀力学超材料像素力学超材料(Adv. Funct. Mater., 2024, 34, 2316181; Adv. Funct. Mater., 2024, 2408887;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2004226;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107795)。在生物领域,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等智能材料开发了多种智能生物支架和人工假体(Biomaterials, 2022, 291, 121886;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42568-42577; Compos. Sci. Technol. 2019, 184,107866; Compos. Sci. Technol. 2021, 203, 108563; Compos. Sci. Technol. 2022, 209, 109671; Adv. Healthc. Mater. 2022, 22019975; Compos. Part A-Appl. S., 2019, 125, 105571; Adv. Funct. Mater., 2019, 29, 1906569; Adv. Healthc. Mater. 2022, 22019975)。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于20215月在天问一号上成功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Smart Mater. Struct., 2022, 31, 115008)。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6789

  下载:Metamaterial-based Electronic Skin with Conformality and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