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交大俞炜教授、金发黄险波、李本科博士 JoR/SM:短玻纤填充聚合物材料在狭窄流道和薄壁加工的流变机理研究
2023-11-10  来源:高分子科技

  短波纤填充聚合物材料(FRTs)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中。该材料使用量巨大,对汽车制造成本和性能影响大。该材料主要以注塑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伴随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的结构更加复杂,该材料的薄壁部件的设计与加工越发受到重视。因此,理解该材料在狭窄流道和薄壁加工中的“流道设计-加工流场-材料结构”的关系和流变机理更为紧迫。


  基于上述工业需求,在广州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和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的支持下,上海交大俞炜教授、金发科技黄险波和李本科博士对短玻纤填充聚合物材料在狭窄流道和薄壁加工的流变机理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选用短玻纤填充低粘度聚合物PEB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变仪搭建了在线示踪平台,并拍摄了浓玻纤体系的纤维翻转运动视频,创新了视频分析及图像处理方法,结合表观流变数据、三维XCT分析、模型计算等,定量化测量了壁面效应的影响范围,发现已有模型无法描述壁面效应下的纤维取向和翻转行为,进一步观测到该体系在强剪切应力下出现“三相剪切带”现象和拥堵行为,并通过相图描述该现象。该研究为理解该体系在狭窄流道和薄壁加工提供了定量实验基础。


  本研究搭建了浓短波纤体系的在线示踪平台(图1a),利用镀银玻纤作为示踪粒子获得玻纤在剪切流场下的轨迹视频(图1b),并开发出追踪纤维运动轨迹的软件(图1c已经开源于:https://github.com/libenke/VideoFiberTrack)。通过类Jeffery方程拟合纤维运动的轨迹(图2a),得到描述纤维翻转快慢的参数αeff


1.a)粒子示踪(PTV)与旋转流变仪联用的装置示意图。(b)粒子示踪装置拍摄到的图片,该图片中玻纤含量20 wt.%。黑色的纤维是镀银的玻纤,被用于示踪粒子。(c开发的用于追踪纤维轨迹的软件,已经开源于:https://github.com/libenke/VideoFiberTrack


  在剪切应力较低时,无剪切带存在,纤维翻转速度与距离壁面的距离强相关,目前已有模型无法描述该关系(图2b)。本研究通过衰减函数进行拟合试验结果得到壁面效应的厚度图片,该厚度与纤维浓度的定量关系如图2c所示。


2.在应力较低时σ=100pa。(a)对玻纤在简单剪切流场下的翻转轨迹的拟合结果。拟合公式为:。拟合参数αeff表示纤维翻转的快慢,αeff值越大纤维翻转越快。(b)纤维翻转速度αeff与距离壁面的距离y*的关系。实心图形是实验结果,虚线是模型预测结果(利用球谐函数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的源码已开源于:https://github.com/libenke/FiberRheoModels)。实验结果通过公式拟合出的ξtumble,表示壁面效应的影响厚度。(c)壁面效应的影响厚度ξ与纤维体系αrΦ的关系。


  在剪切应力较高时,如图3所示,纤维在平行板中间处的翻转速度明显加快,呈现“三相剪切带”,且该现象与间距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进一步,流动速率分布图(图4)同样显示该材料在应力较高时存在“三相剪切带”,且随受限程度减弱而减弱。三维XCT(图5)及其分析结果(图5e)进一步将“三项剪切带”与微观结构的“三层取向结构”相关联。


3. 不同应力下(σ=100pa,σ=1200pa玻纤翻转速度分布图(拟合参数图片玻纤位置y/H)。H平行板的间距aH=0.5mmbH=1.0mmcH=2.0mm 


4. 不同应力、间距、应变下的速率分布图(速率υ/υmax位置y/H。(a)剪切应力σ=120pa平行班间距H=0.5mmbσ=2400paH=0.5mmcσ=2400paH=1.0mmdσ=2400paH=2.0mm 


5. 剪切应变γ=11的三维XCT照片。(a-c)分别是三个不同剪切平面的照片,(d)为立体图。(e)为三维XCT经过图像分割-统计处理得到的取向张量A各分量,虚线代表刚经过预剪切,实现代表反向剪切应变γ=11。三维XCT的纤维分割算法已经开源于:https://github.com/libenke/CT_FiberSegmentation


  本研究定量了“三相剪切带”现象及拥堵现象的影响因素,最终做出相图(图6),其影响因素包括:纤维浓度、受限程度、应力大小、瞬态应变。 


6. PEB/GF体系在瞬态反向剪切下的相图。蓝色代表均匀流动,绿色代表剪切带,红色代表拥堵。平行板间距为aH=0.5mmbH=1.0mmcH=2.0mm .


  该工作分为两部分,分别以Wall effect on the rheology of short-fiber suspensions under shear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Rheology》上(Sep. 8, 2021和以Role of Confinement on the Shear Banding and Shear Jamming in Noncolloidal Fiber Suspensions为题发表在《soft matter》上(Nov. 7, 2023。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与金发科技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李本科博士,目前在希腊FORTH研究所师从Dimitris Vlassopoulos 教授从事博士后工作。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流变学研究所俞炜教授和金发科技中央研究院院长兼首席技术官黄险波博士。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发科技公司、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2/8.0000292

  https://doi.org/10.1039/D3SM00943B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