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具有抗冲击和智能监测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剪切增稠材料因其吸能防护的优势,非常适用于抗冲击材料的制备。但是,目前通过浸渍、涂覆等方式制备的剪切增稠流体(STF)基复合防护纺织品,存在穿戴舒适性差、液体易泄漏、耐磨耐用性差等问题,因此将STF加工成兼备透气、亲肤、耐用的智能型抗冲击防护功能纺织品,难度大、挑战度高。为解决该加工技术难题,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的纤维及其集合体先进加工技术课题组,携手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华中科技大学,采用多种材料分层包裹复合的液流纺纱加工技术(图1),批量化开发了一种基于液态剪切增稠材料的复合纱线(STFY)及其织物面料,有效用于抗冲击防护管理、人体运动监测和能量收集。成果发表在Nano Energy上(DOI:10.1016/j.nanoen.2023.108955)。
图1. STFY及其智能型防护功能织物的加工及特征
图3. 多功能纱线传感器的穿着舒适性和抗冲击性能
该工作是纤维及其集合体先进加工技术课题组近期关于液态功能材料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之一。液态功能材料的难纺性(如难握持,易破裂等)往往使其与纺织材料结合的研究带来极大困扰。为此,课题组负责人夏治刚教授带领课题组联合攻关,联盟华科、中科院、安踏等多家单位,开发了流体纺纱加工技术,系统探索了液流体功能材料与纺织材料的复构纺织加工、结构性能调控及应用。课题组采用先进功能纺纱加工技术获得了多功能传感、能量收集、个体防护系统的多个成功经验(Adv. Funct. Mater.,2022,32,2107682;Nano Energy 2023, 106, 108078; Chem. Eng. J., 2022, 137241; Composites Part B., 2022, 246, 110238;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235, 109972;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2113-2121; Biosens. Bioelectron., 2020, 183, 107683等)。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3.108955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CEJ:具有热-力-电耦合特性的远程温度报警织物 2024-11-01
- 武汉大学施晓文教授课题组 Adv. Sci.:抗冲击水凝胶薄膜-基于牺牲胶束辅助取向策略 2024-10-11
- 长春应化所王晓东、武汉纺织大学姜伟/金晶/高云宝 Macromolecules:开发高刚性、高抗冲均聚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新策略 2024-05-02
- 王双飞院士团队 Nano Energy:纤维素摩擦电气凝胶用于食品安全智能监测 2023-12-28
- 纳米能源所潘曹峰课题组 AMT:基于微裂纹传感阵列的平面应变分布智能监测系统 2022-08-17
- 广西大学林宝凤团队 ACS AMI:具有抗菌抗氧化和紫外线防护功能的电子皮肤用于湿度/汗液传感 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