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是具有纳米直径和特定长度直径比的长线状材料。纳米纤维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可进行化学修饰和装载药物。金属化纳米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它通过静电纺丝掺杂、化学修饰和负载方法将金属与纳米纤维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传统纳米纤维的性能属性。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金属化纳米纤维是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电池制备领域迅速发展的多样化材料。随着先进制备技术和材料生物相容性水平的提高,金属化纳米纤维凭借其优异的导热性、导电性和独特的金属特性,其应用正逐渐扩展到生物医学领域。
鉴于此,澳门大学代云路教授、东华大学史向阳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张瑞平教授合作,总结了金属化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综述建议以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主要材料选择准则,制备用于组织工程、药物输送、肿瘤治疗、伤口愈合和生物传感应用的金属化多功能纳米纤维。另外,综述也总结了生物医学应用纳米纤维的未来的研发方向。
纳米纤维的合成与改性
图1:金属化纳米纤维的设计、改性、表征及其在生物医学的应用示意图。
金属化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形态分类
金属化纳米纤维的应用是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课题。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具有不同形态的纳米纤维和纳米材料,以实现高度专业化的应用。根据纳米纤维的不同形态,建立了不同功能的纳米纤维,包括与纳米纤维结合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金属多酚网络(MPNs)、形成不同水凝胶类似物的纳米纤维以及与纳米颗粒结合的纳米纤维。
表1:金属化纳米纤维的生物传感器设计方案
金属化纳米纤维作为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改进金属化纳米纤维的制备和应用。1) 金属纳米纤维的安全性不容忽视。由于涉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人员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无毒无害的,尤其要注意金属的副作用、代谢方式和可能的身体免疫反应。2) 必须进一步优化金属化纳米纤维的合成方法和多靶点的改性。在纳米纤维的表面改性过程中,可通过特定的官能团(羧基、氨基、酰胺、烷氧基、磺酸基等)对纳米纤维进行改性,从而拓宽金属化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制备过程可结合人工智能进行优化选择。3) 金属化纳米纤维材料的设计可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药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提升。研究人员需要拓展应用领域,重点解决制药行业的实际问题。4) 临床转化一直是纳米材料面临的挑战。如何在工业化生产金属化纳米纤维的同时,确保其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是研究人员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尽管存在这些缺点,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金属化纳米纤维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2044
- 武汉纺织大学任学宏教授团队 CEJ:具有pH响应转换双重酶活性的纳米纤维用于抗菌及过氧化氢检测 2025-02-18
- 四川大学卢灿辉教授/熊锐特聘研究员 ACS Nano: 用于协同彩色辐射冷却的分层纳米纤维素光子结构设计 2025-01-27
- 南京林业大学黄超伯/熊燃华课题组 Nat. Protoc.:光热电纺纳米纤维的胞内递送及其在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 2025-01-23
- 北大雷霆教授课题组诚聘博士后、科研助理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电子 2025-02-10
- 张立群院士、刘庆生、王润国、王朝 Adv. Mater. 综述:生物基弹性体 - 设计、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 2025-01-30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刘志远/澳门大学姜颖课题组招聘:联培博士、博后 - 高分子材料/电子/生物医学工程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