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固性塑料稳定、耐用,全球每年消耗6000万吨以上。但是,由于其交联结构,热固性塑料难以循环利用。开发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是一项重要但是困难的任务。
近日,中科大吴思教授团队提出用光控制的配位反应对通用高分子进行可逆交联来制备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图1)。该团队通过CN-Ru配位作用,用少量钌配合物交联剂(RuA)对通用高分子聚丙烯腈(PAN)进行交联,制备了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作为原料的PAN是工业大规模生成的通用高分子,钌配合物交联剂是通过一步法合成得到的。这种方法能够以有效的方式生产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在固态下,该配位键呈现惰性。所得热固性塑料稳定且力学性能优异(杨氏模量6.3 GPa,拉伸强度109.8 MPa)。在良溶剂中,CN-Ru配位键具有光响应性,能发生可逆的断裂,使热固性塑料能解交联。基于CN-Ru配位键的可逆性质,在加热时,解交联的样品可以重新交联。这种热固性塑料可以用工业设备(平板硫化机、反应釜)进行循环回收。
图1.热固性塑料PAN-x%RuA的制备及循环回收。使用通用高分子聚丙烯腈PAN和可逆交联剂RuA制备PAN-x%RuA。RuA的质量分数为x%。PAN-x%RuA在DMF中光照会发生解交联。加热下,解交联的PAN-x%RuA将重新交联。照片展示了使用10升反应釜对PAN-5%RuA进行循环回收。Copyright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在这项工作中,吴思团队制备了PAN和PAN-x%RuA(图2a),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确认了其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热固性塑料的机制(图2b, 2c)。实验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和长期稳定性(图2d-2i)。
图2.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PAN-x%RuA的表征。(a)哑铃型PAN和PAN-x%RuA的照片(x = 5、10和15)。(b-e)PAN和PAN-x%Ru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f)50×3.75×0.85 mm3的PAN-10%RuA样条承受10 kg重物的照片。(g)PAN-x%RuA与文献中的力学性能最优异的一些可逆交联聚合物进行比较。(h)PAN-10%RuA在DMF、乙醇、丙酮和二氯甲烷中浸泡24小时前后的照片。(i)PAN-10%RuA放置9个月的的应力应变曲线。Copyright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图3. CN-Ru可逆配位的机理。(a)用RuA和MeCN的反应模拟PAN-x%RuA的制备和循环利用过程中的可逆交联过程。(b)RuA的氘代DMF溶液的核磁共振氢谱,RuA和MeCN的氘代DMF溶液加热后、光照后以及再次加热后的核磁共振氢谱。(c,d)cis-RuA-MeCN和trans-RuA-MeCN的DOSY谱。(e)RuA-MeCN的氘代DMF溶液在光照后的1H-1H COSY谱。(f)RuA和MeCN的DMF溶液以及加热后、光照后、再次加热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g)在加热/光照循环下,RuA和MeCN的DMF溶液的吸收变化。Copyright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图4.通过可逆交联实现热固性塑料的循环利用。(a)PAN-10%RuA的循环利用过程。(b)初始的PAN-10%RuA、在DMF中解交联的PAN-10%RuA以及循环回收的PAN-10%RuA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在光照/加热循环条件下,PAN-10%RuA和解交联的PAN-10%RuA的最大吸收波长变化。(d)初始的PAN-10%RuA和回收的PAN-10%RuA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Copyright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图5.(a)SAN-5%RuA的制备和循环回收过程。(b)初始的SAN-5%RuA和循环回收的SAN-5%RuA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c)SAN-5%RuA的重塑。(d)碳纤复合材料CF/PAN-5%RuA的制备和循环回收过程。Copyright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图6.从塑料垃圾混合物中选择性回收两种热固性塑料。(a,b)RuA-MeCN和RuB-MeCN的化学结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从混合物中分离并回收四种塑料。Copyright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总之,作者提出了一种使用通用高分子PAN和易获得的交联剂RuA设计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的新方法。此外,该方法可以扩展到SAN和高分子复合材料。作者提出此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含有可以与金属可逆配位的通用高分子。这种方法能够利用通用高分子开发出动态、响应、可重构、可修复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此工作为设计和使用高性能且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52120105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07326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WK3450000006和WK2060190102)、合肥市自然科学基金(202101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908085MB38)等项目的资助。
吴思教授团队长期招聘具有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结构表征方法、精密仪器、光学、有机合成、金属配合物、材料化学、光化学和纳米材料背景的博士后。感兴趣的申请人请直接电子邮件联系吴思教授。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5517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ma.202305517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5517
- 吉大吴宗铨教授团队 Nat. Commun.:具有温度响应、可循环利用的手性高分子有机催化剂在水中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R-C反应 2023-11-15
- 华中大瞿金平院士/吴婷团队《ACS Nano》:复眼启发的超疏水、陷光仿生复合材料—用于全天候能量捕获与循环利用 2022-10-17
- 利物浦大学闫珮瑶、Tom Hasell《Nat. Commun.》:机械化学合成反硫化聚合物 2022-08-20
- 上海交大周寅宁/罗正鸿教授课题组《Macromolecules》:可闭环回收的可逆交联聚合物设计及网络拓扑重排动力学解耦 2023-09-15
- 西安交大张彦峰教授团队 AFM:可重塑、强机械性能的聚硫氨酯共价可适网络的可重构4D打印 2022-06-10
- 2020年可逆交联高分子学术论坛在宁波材料所召开 2020-12-17
- 东南大学张久洋教授课团队在高分子-液态金属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