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问题是限制微电子器件进一步集成化、高密度化、小型化发展的关键。具有优异散热能力的热界面材料(TIMs)可以桥连热源和散热器,实现热流的定向耗散。其中,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TIMs具有高粘接、力学强度高、电绝缘等优势,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热阻并提升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然而,环氧树脂较低的热导率和各向同性分散的导热填料的散热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环氧树脂的高粘结性和不溶不熔特性也不可避免地加剧“电子垃圾”问题。因此,开发兼具高导热和可回收的环氧TIM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小青研究员一直致力于可持续热固性树脂研究,创制了系列高性能生物基热固性树脂(Prog. Polym. Sci., 2021, 113, 101353; Green Chem., 2021, 23, 8643; Chem. Eng. J., 2022, 428,131226; Compos. B: Eng., 2020, 190, 107926),并发展了新的热固性树脂高值回收方法(碳回收、全组分回收)和多种功能性复合材料(Adv. Mater., 2022, 2209545; Small, 2022, 18, 2202906; Nano Energy, 2022, 100, 107477; ACS Nano, 2021, 15, 12, 19490-19502; Chem. Eng. J., 2023, 460, 141882; Compos. Sci. Tech., 2023, 238, 110028)。
图3. 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导热对比、有限元模拟结果
图4. 复合材料用作TIM时的散热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由于环氧基体较低的玻璃化温度和键交换温度,环氧TIM可以在适当温度下产生触变性,从而填充粗糙表面,逐渐降低接触热阻。所计算的接触热阻为3.74 × 10-5 K m?2 W?1,接近商售硅脂的2.82 × 10-5 K m?2 W?1。由于较高的面内导热和较低的接触热阻,该TIM可以将芯片的中心热量扩散至整个平面,从而增加散热面积。在等时间内,环氧TIM对应的中心温度相比填料含量近似的商售硅脂(1 W m-1K-1)低20 ℃。
此外,得益于多重不稳定键赋予的可分级降解性,该复合材料能在使役周期结束后,在温和的化学条件下形成多相水解体系,实现全组分回收。经计算,BN回收率高达96.2%,其它原料回收率为73.6%-82.4%。本工作为可持续TIM材料的设计和全组分回收提供了思路。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3963
- 西工大顾军渭/阮坤鹏团队 Angew:本征高导热液晶聚二甲基硅氧烷热界面材料 2025-01-22
- 福建物构所林悦团队 AFM:单分子层界面软化技术助力高填充量热界面材料实现低热阻 2024-04-15
- 浙理工曹志海、郑思佳/浙大第二医院俞星 Small:受肺泡结构启发的LM-PBs/GLAP高性能热界面材料 2023-12-07
- 太原理工大学何宏伟 CEJ: 凝胶多糖Curdlan 连接的蜂窝状三维 BN-CNT 网络用于提高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 2025-02-15
- 天工大任元林教授团队 CEJ:设计一种具有抗熔滴、自愈合和可再加工性能的新型生物基本征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回收应用于耐久多功能Lyocell织物 2025-02-08
- 西工大张军亮/顾军渭教授团队 Adv. Sci.:多功能环氧树脂研究最新进展 2024-11-24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ACS Nano:透气、可拉伸、可回收的纤维素气凝胶电子皮肤器件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