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中,经常会将自然纤维与人造纤维混合,以生产更高级舒适的服装面料。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同样方法,将壳聚糖与聚己内酯混合,创造出一种兼备自然材料生物特性和人工材料机械韧度的新材料,不仅可作为神经修复用的神经导管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其他领域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新材料》杂志网络版上。
神经导管是外科手术中用来缝合神经的常用材料,除要求具有生物相容性外,还要能够在溶液中保持稳定状态,不易塌陷、断裂。目前常用的神经导管是由胶原蛋白(一种提取自动物细胞的结构蛋白)制成,不仅昂贵,而且有可能触发人体免疫反应,在潮湿环境中也会变得脆弱易损。
为解决这个问题,华盛顿大学的张泌琴(音译)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他们使用静电纺织技术,将聚己内酯和壳聚糖两种材料制成纳米纤维后编织在一起,形成与人体细胞周围的结缔组织质地相似的纳米级复合纤维——壳聚糖聚酯。聚己内酯是一种常用于手术缝合线的材料,有很好的强度和柔韧性,可生物降解,但因其表面具有排水性而不适于作为神经导管材料;壳聚糖则取自于甲壳类动物(如蟹、虾)的外壳,便宜易取,可生物降解,且具有生物相容性,不会引发人体免疫反应。其表面粗糙,适于体内细胞生长。但其遇水会膨胀,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变得脆弱。
研究小组利用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制造出直径1.5毫米、长5至15厘米的原型神经导管,并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聚酯无论是在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下,都表现出稳定的强度、弹性和耐压性。在类似于人体内部的潮湿环境中,壳聚糖聚酯导管的抗拉力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成的导管的两倍,是胶原蛋白导管的八倍。
张泌琴教授指出,这种新型复合材料不仅可用于神经导管的制造,在医用辅料、心脏移植、肌腱、韧带、软骨、肌肉修复以及其他生物医学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北航樊瑜波教授、李晓明教授 AFM:构建负载姜黄素的PLLA/PCL微纳共轭纤维膜从多个角度协同防止术后粘连 2024-09-02
- 曼大李加深团队 Int. J. Biol. Macromol.:面向骨组织修复的3D聚乳酸多孔纤维海绵 2024-04-23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贺/大连理工大学阮雪华 Adv. Sci.:高性能聚(氨酯-脲)弹性体硬段团簇结构的调控 2024-04-15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王荣团队 Mater. Horiz.:具有快速止血和耐强酸性的壳聚糖季铵盐/植酸止血粉末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管理 2024-11-29
- Nat. Rev. Mater. 亮点报道 - 华科大罗亮/田斯丹/孟凡玲:促进糖尿病伤口修复 2024-11-28
- 陕科大王学川教授/党旭岗副教授JBB: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气凝胶对含Cr(Ⅲ)、Al(Ⅲ)和Zr(Ⅳ)制革废水的修复及资源化利用 2024-11-25
- 华南理工曹晓东教授、高会场副教授团队 AFM:工程化双重电活性人工神经导管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介导周围神经再生 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