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凝胶中引入大孔隙以形成大孔水凝胶(MPH),能够支持所负载细胞的球形生长并增强其活力和生物功能。但是现有MPH主要通过模板法、冷冻法和气体发泡法等途径形成,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孔隙形成过程不具有细胞相容性;二、水凝胶的可注射性和孔隙连通性较差,因此无法满足3D细胞球培养等生物医学用途的需求。凝聚作用是指均质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溶液通过液-液相分离形成富含大分子的浓缩相(称为凝聚层)和不含大分子的稀释相的过程,它在精确构筑传统方法难以制备的微结构生物材料上极具前景。
近日,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杨雪峰博士和华南理工大学边黎明教授团队在利用超分子体系的凝聚作用构建MPH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该工作中,作者首先设计了三种组装砌块:(Ⅰ)蒽二聚体封端八臂聚乙二醇(PEG8-dimer),(Ⅱ)醛基修饰γ-环糊精(γCD-CHO)和(Ⅲ)聚乙烯醇接枝碳酰肼(PVA-CDH)。随后,三种组装砌块的浓溶液可以通过γCD/蒽二聚体主客体作用和腙键串联连接作用,形成具有液体行为的超分子组装物(SA)。当SA暴露在生理介质中的数小时内,会因为凝聚作用形成多孔凝聚层,在4天后又会进一步进化为孔径为~100 μm的MPH(图1)。由于蒽二聚体自带蓝色荧光,作者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跟踪,并通过重建的三维荧光图像揭示了MPH的互相贯穿性大孔结构。此外作者还证实,SA的凝聚行为和所形成MPH的孔隙形貌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浓度、腙键密度、主客体对密度和聚合物亲水性等参数进行灵活调控。
图1. 基于γCD/蒽二聚体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组装物通过凝聚作用形成大孔水凝胶的示意图。
图2. 具有自进化大孔结构的MPH能够促进干细胞的成球化生长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300636
作者简介
边黎明教授2021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任学院副院长。边教授长期致力于发展先进纳米材料与水凝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且逐渐建立了从基础材料学,生物医学研究到医疗应用研究的多方向的深度研究。边教授团队近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相关详细内容可查阅边教授实验室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bian_lab
杨雪峰博士为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再生医学用生物材料研究,2006-201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高分子系(导师:丁运生教授),2017年于武汉大学高分子系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张俐娜院士),2018-2021年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边黎明教授),近年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arbohydrate Polymers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浙大相佳佳研究员/邵世群研究员/刘欣研究员 AFM:创新相分离策略 - 突破超大孔水凝胶性能瓶颈 2024-10-11
- 华中科技大学赵强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仿生聚电解质双水相体系的液体雕塑与固化 2023-04-30
- 西南科大张红平《Adv. Healthc. Mater.》:具有抗菌和清除活性氧能力的海绵状大孔水凝胶用于糖尿病伤口再生 2022-08-18
- 同济大学刘国锋/华东理工曲大辉 JACS:光控超分子聚合物中圆偏振发光的可逆切换机制 2024-12-03
- 西工大刘维民院士团队 ACS Nano:基于液态金属纳米材料增强的离子型超分子油凝胶润滑材料 2024-11-30
- 南科大宋桥课题组 Angew:刚柔并济 - 利用基于自组装环肽的超分子骨架构筑水相室温磷光材料 2024-11-26
- 武汉纺大杨红军教授团队招聘启事 - 纺织科学、生物材料、干细胞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