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化尹梅贞教授/秦蒙教授团队 Small:基于苝酰亚胺的近红外二区光热试剂用于原位脑胶质瘤诊疗
2023-03-04  来源:高分子科技

  脑胶质瘤(glioblastomas, GBM)是一种恶性神经系统疾病,开发诊疗新策略十分迫切。光热治疗及光声成像因其时空可控及高成像分辨率等优势,为脑肿瘤诊疗提供新思路。然而,用于脑胶质瘤诊疗的光热试剂受到脑部结构特殊性的限制:1)光照时激光需穿透颅骨及脑组织,因此需要组织穿透性更深的吸收波段,相较于近红外一区(NIR-I600-900 nm),近红外二区(NIR-II, 1000-1700 nm)的吸收波段可以实现更深的组织渗透性以及更小的组织光毒性;2)脑部存在血脑屏障(BBB)限制光热剂(PTA)进入脑实质及肿瘤组织,降低了光热试剂的效率及成像精确性。因此,开发具有NIR-II吸收及BBB穿透性的光热试剂十分重要。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秦蒙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苝酰亚胺基的NIR-II光热试剂(N1),应用于脑胶质瘤的精准诊疗。该工作以“NIR-II Perylene Monoimide-Based Photothermal Agent with Strengthened Donor-Acceptor Conjugation for Deep Orthotopic Glioblastoma”为题,发表于《Small》。首先通过双重修饰策略,引入强电子供体二氨基蒽醌到两个苝单酰亚胺单元以构建供体-受体(D-A)结构,随后通过闭环反应进一步扩展π共轭度,合成NIR-II吸收的光热小分子(N1)。在利用可与BBB表面受体作用的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MPC)的两亲性功能聚合物对N1进行包裹,制备出可受体介导跨越BBBN1@2P NPs纳米颗粒(图1a),具有显著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可实现深层原位脑胶质瘤的近红外二区的光声成像及光热治疗(图 1b)。 


1aN1小分子化学结构及N1@2P NPs制备示意图;(bN1@2P NPs通过尺寸效应和受体介导穿透血脑屏障,实现深层原位脑胶质瘤光热诊疗示意图。


  首先,利用“推电子”的二氨基蒽醌作为偶联剂将两个苝酰亚胺偶联,随后闭环构建具有D-A结构及大π共轭的N1小分子,使其吸收红移近红外二区(1000 nm-1400 nm)(图2a),且兼具优异的光热转化效率(53.8±1.8%)和光声性能(图2b2c)。N1分别与含/不含MPC的两亲性聚合物共组装形成N1@2P NPs/N1@F NPs在细胞水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图2d2e),0.8 W/cm21064 nm激光照射后N1@2P NPsN1@F NPs能够有效升温杀伤肿瘤细胞(图2f 2g 


2aN1@2P NPs水溶液的NIR-II吸收光谱;(b)不同浓度的N1@2P NPs1064 nm1 W/cm2)激光照射下的光热升温效果;(c)不同浓度的N1@2P NPs的光声信号图片;N1@2P NPsN1@F NPs对(d bEnd.3和(eU251细胞暗毒性测试及对fU251细胞光热杀伤效果(1064 nm0.8 W/cm25 min);(gU251细胞死活染色分析。


  随后,探N1@2P NPs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将N1@2P NPsN1@F NPs10mg/ml)尾静脉注射给健康小鼠,N1@2P NPs组表现出明显高于N1@F NPs组的光声信号(图3a),表明N1@2P NPs具有更佳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并可以更高效的在脑组织富集。为了进一步验证N1@2P NPs血脑屏障穿透性,通过心脏灌注排除血管中NPs的干扰(图 3b, c, e),小粒径的N1@2P NPs2nm)表现更优的光声信号。以上结果表明利用MPC-受体介导转运递送策略并调节适当的纳米粒径,可有效提高N1@2P NPs血脑屏障穿透性,从而提高光声成像精度及光热治疗效果。


3a)不同组别健康小鼠脑部光声信号强度;(b)心脏灌注后小鼠脑部表观图片;(c, e)不同组别离体脑组织光声信号及强度分析,N1@2P-1 ~26 nm, N1@2P-2 ~100 nm, N1@2P-3 ~200 nm;(d, f)小鼠原位脑肿瘤组织随时间变化的光声信号图片和定量分析。


  N1@2PMPC-F127N1@F127通过尾静脉注射进入建模成功的原位脑肿瘤小鼠体内,剂量为10 mg/kg,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监测脑肿瘤部位的信号强度,如图3d所示,发现注射后8 h为最佳富集时间,同时通过材料良好的光声信号可视化小鼠原位脑肿瘤的位置尺寸等,而且具有较好的成像分辨率及穿透颅骨的特点。随后在最佳富集时间实施光照(1064nm5 W/cm210min),N1@2P NPs组的温度升高到约51 oC(图4a4b),证实了N1@2P NPs 可以更高效地穿越 BBB后在肿瘤组织中富集。光热治疗后N1@2P NPs组表现出最为显著抑制效果(图4d)及最长时间的存活率(图4e),进一步证明了利用MPC受体介导促进了N1血脑屏障穿透提高了治疗效果。通过骨髓Wright染色、免疫组化、血液生化指标均表明N1@2P NPs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ab原位脑肿瘤组织光照升温曲线及红外照片;(cd光热治疗后原位脑肿瘤组织自发荧光监测;(e)小鼠存活时间;(f)小鼠体重变化;(g)小鼠骨髓Wright染色;hH&E器官染色。


  综上,本研究通过引入D-A结构和延长π共轭体系的修饰策略,首次构建了苝酰亚胺基NIR-II吸收光热试剂。通过组装调控纳米粒子尺寸,并通过受体介导主动的递送策略,赋予N1高效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将其应用于深层原位脑肿瘤模型,实现高分辨率的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和显着的光热治疗功效,为NIR-II光热试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改善脑肿瘤的诊疗现状奠定基础。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秦蒙教授第一作者为管君博士。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303092220115652003021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300203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