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李晓民教授团队 Angew:响应型表面粗糙度智能可变的病毒状纳米载体
2023-02-05 来源:高分子科技
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的纳米载体,需要经过多重生理屏障才能到达肿瘤部位。若要提高纳米载体在肿瘤的累积效率,一方面需要在血液循环阶段减少纳米载体与非靶标组织(如内皮网状系统)的相互作用,延长血液循环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增强纳米载体与肿瘤的相互作用,提高纳米载体的滞留能力。为了解决不同递送阶段纳米-生物相互作用强弱需求的矛盾,研究人员致力于设计与合成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影响纳米载体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尺寸、形状、软硬度、电荷、表面化学等),但目前纳米载体的响应特性仍主要局限在尺寸和电荷这两个方面。作为材料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表面粗糙程度在影响纳米载体与生物分子结合、细胞摄取以及器官分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粗糙表面诱导的强纳米-生物相互作用是非特异性的,虽然可以增强肿瘤相关细胞对纳米载体的摄取,提高药物传递效率;但也会在血液循环阶段增强蛋白质粘附,促进非靶标组织对纳米载体的吸收。因此,固定不变的表面粗糙纳米载体难以调和正常组织弱纳米-生物相互作用和肿瘤组织强纳米-生物相互作用的矛盾需求。制备具有智能响应性表面粗糙度的新型纳米载体为进一步提高药物递送效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图 1. 肿瘤微环境响应型表面粗糙度可变纳米载体增强肿瘤部位累积效率示意图。
图2. U/DCNP@vSiO2@P纳米载体的合成过程及结构、性能表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216188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暨南大学戴箭课题组 Adv. Funct. Mater.:溶瘤病毒样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特异性基因递送 2024-04-23
- 南方医科大学沈折玉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Adv. Mater.》:一种用于MRI引导肿瘤铁死亡治疗的与逻辑门 2023-09-28
- 北化徐福建团队/青大胡浩团队《J. Control. Release》综述:基于多糖的肿瘤微环境响应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肿瘤治疗 2023-08-25
-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开发出新型高效微小RNA投递载体 2014-12-24
- 上海理工大学宋文良/余灯广:聚苯丙氨酸与聚(3,4-二羟基-L-苯丙氨酸)- 用于构建刺激响应纳米载体的潜在生物医学材料 2024-09-18
- 青大胡浩、于冰/北化徐福建团队 Biomaterials:负载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纳米载体的近红外响应水凝胶用于增强慢性伤口愈合 2024-09-04
- Daniel Siegwart/董一洲/陶伟教授 Nature Reviews:基于纳米技术的mRNA疫苗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