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多糖、黑色素等系列生物聚合物在生物体中能被可控地合成,并在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此启发,活体内人工操控原位聚合合成聚合物将是获得满足生物需求的材料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苛刻的聚合物合成条件和温和的生物微环境,在活体内人工操控原位聚合仍然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810 nm和1065 nm处显著的光声信号说明了细胞中聚苯胺的形成。此外,透射电镜也进一步验证细胞中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形成。这些观察结果表明,SPA在过氧化氢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存在下能够在细胞中原位合成聚苯胺,有利于SPA在肿瘤组织中原位聚合(图2)。
通过近红外Ⅱ区光声成像观察到了肿瘤组织中显著的光声信号,并且在肿瘤组织的TEM图中观察到了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形成。当考虑到聚苯胺骨架是一种导电聚合物时,SPA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注射增加了肿瘤组织的导电性(图3)。这些结果表明,SPA可以通过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的过氧化氢,有效地在肿瘤部位原位聚合成PSPA,这种原位合成的纳米粒子可进一步应用于近红外II区域的肿瘤特异性光疗。
得益于聚苯胺骨架出色的近红外II区吸收以及聚苯胺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SPA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共注射到肿瘤组织后,在近红外II区激光照射下能够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该工作通过利用肿瘤微环境特性来激活苯胺衍生物在肿瘤部位的原位聚合,并证明了这种原位聚合可用于肿瘤特异性光热治疗,为肿瘤原位生物合成共轭聚合物铺平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以“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 in Vivo for NIR-II Phototheranostics of Tumor”为题发表在2023年1月4日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DOI:10.1021/acsami.2c19927),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瑷辉,硕士研究生李红燕和硕士研究生冯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蒋邦平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65004, 21977022, 21671046)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FA281004,2017GXNSFGA198004,AD17129007)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9927
下载: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 in Vivo for NIR-II Phototheranostics of Tumor
- 天科大赵倩-李盛华课题组:基于原位聚合酒石酸的室温激光复写磷光材料 2024-09-05
- 江西师大陈义旺教授、南昌大学孟祥川副研究员 AM:原位聚合物框架策略通过缓解“咖啡环”效应实现可印刷和高效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2024-01-10
- 上海交大刘尽尧团队 Small:双抗原展示纳米疫苗 2023-12-08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小军/东华大学何创龙 Bioact. Mater.:TME响应复合水凝胶靶向抑制MYC驱动型骨肉瘤生长与转移 2025-01-17
- 天工大高辉教授团队 AHM:提升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基因疗法重塑炎症和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 2024-12-26
- 暨南大学戴箭课题组 Adv. Funct. Mater.:溶瘤病毒样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特异性基因递送 2024-04-23
- 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院士和浙大钱骏教授合作:AIE材料用于1300 nm近红外II区激发和近红外I区发射的活体双光子成像 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