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雕刻分子写神奇——高分子科学家吴奇教授专访
2004-10-21  来源:中国科技大学新闻网


    刘:这可能是很难打破的记录。我注意到您还在很多其它场合提到“成绩归功于科大”,显然您在科大学习与任教的经历是愉快的,能否请您回忆在科大建立实验室开展研究的情况?
    吴:我很喜欢科大的环境,文革后国内还很强调政治挂帅,科大非常宽松,几乎没有政治活动。管理也很宽松,科大老师很年轻,讲课之余也和我们聊天。我们经常到马兴孝等老师家去闲聊,他说话也很风趣,学到不光是专业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我办公室挂着的条幅“做人,治学二者缺一不可,但首要是做人,其次才是治学”。这句话最早从马老师那儿听到的。
    回科大主要是由于俞书勤和何天敬老师(化学物理系系主任)的帮助和邀请。俞老师时任化学院院长,为化学院发展尽了全力,我相信科大发展史上会留下他的名字。举几个例子:朱校长是俞老师请回来的,他得知朱老师有意离开大连化物所就积极运作把他请回来。俞老师知道刘有成院士可能回家乡(注:刘有成院士是安徽舒城人),就积极操作。引进人才做起来需要两边沟通,跑断腿才能做成。要不是俞老师的帮助,我不一定能回来。十年前,内地还有很多麻烦手续,我在香港也刚刚起步,压力很大。我没有精力面对的事,俞老师都帮我做了。杰出青年基金申请书,都是俞老师帮我弄的,包括打字。科大的房子,何天敬老师和他夫人张老师帮我购置家具、床和其它很多东西,还有其他老师,年轻的何卫东和梁好均老师以及学生们也帮了我很多。我真的很感激他们。学校给了很大支持,我没有实验室,朱校长从他实验室借了间房子给我;我没有钱买激光,用的是他的激光。我起步完全靠他们支持。今天我实验室条件很好,无论是实验室面积、设备都要比香港好一倍以上。
    刘:地方比香港大,这很容易想象,但设备也更好么?
   吴:很多人都不容易想象,事实上香港条件很受限制,这绝非我个人情况。如今香港高校跟国内比没有优势了,仪器设备不比国内强,学生素质,香港永远比不上国内,就像如果科大只能在合肥招生,肯定要完蛋。我在香港实验室只有90平方米,科大给了我近200平方米。目前香港唯一优势就是这批教师,比国内平均水平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chen)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