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因其可增加药物溶解性、延长血液循环时间、提高靶向性、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等特点而备受研究者关注。肿瘤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始终处于动态的进化和演化过程之中。因此,肿瘤治疗方案理应随着肿瘤的进化过程而变化和调整。然而,现阶段纳米药物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肿瘤进化的临床现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肖海华团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丁建勋等提出靶向肿瘤进化的创新纳米药物的构想,阐明了构建靶向肿瘤进化的创新纳米药物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两大策略、十四大干预方法、两大研究路线。这些纳米药物最突出、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靶向肿瘤进化,随着肿瘤的进化演化而变化,实现从“静态打击”治疗肿瘤到“动态打击”治疗肿瘤的飞跃,实现精准治疗肿瘤的目的。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与医学相结合所形成的纳米医学是一种新的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其中,纳米药物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和期待的新型癌症治疗药物。相较传统药物,纳米药物在提高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效率、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纳米药物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现阶段纳米药物的研究更多地聚焦于纳米载体的设计、药物的高效负载、在一定刺激下药物的精准可控释放、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的药效和毒性评估等。这些研究工作往往在纳米药物的设计之初未曾充分考虑肿瘤动态进化演化的临床事实。因此,与一些传统的治疗药物一样,现有纳米药物仅能对肿瘤实施“静态打击”,这种“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式的治疗方法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弄清肿瘤进化的路径、特征,才能在打击肿瘤这个特殊敌人时做到“有的放矢”。显然,现阶段的纳米药物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图1. 靶向肿瘤进化的创新纳米药物的研究构想
由此,作者提出开发靶向肿瘤进化的创新纳米药物的总体思路:以将肿瘤控制为慢性病为目标,把握利用纳米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进化的指导思想,基于纳米药物精准可控、长效持久、兼容并包的三大突出优势,从靶向肿瘤微环境、靶向肿瘤细胞的两大策略出发,发展调节表型可塑性和表观遗传学、物质和能量代谢、基因组不稳定性、靶向主干突变、采用联合疗法、免疫疗法、预防性免疫疗法、适用性疗法、调节肿瘤理化微环境、免疫微环境、细胞外基质、基质细胞、血管增生、微生物组等十四大干预方法,坚持从临床到基础、从基础到临床的两大研究路线来开发靶向肿瘤进化的创新纳米药物。这些纳米药物最突出、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靶向肿瘤进化,随着肿瘤的进化演化而变化,实现从“静态打击”治疗肿瘤到“动态打击”治疗肿瘤的飞跃,实现精准治疗肿瘤的目的(图2)。
该综述近日以“靶向肿瘤进化的创新纳米药物”为题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化学上。
详见: 张凌谱,杨佳臻,唐东升,张汉晨,丁建勋*,肖海华*.中国科学:化学,2022, DOI: 10.1360/SSC-2022-0158
原文链接: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SSC-2022-0158
通讯作者简介:
肖海华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师从景遐斌研究员、陈学思院士。2012年至2017年期间,分别于美国圣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底加入中科院化学所。近10年来立足生物医用高分子,聚焦金属铂类药,系统性地从事其纳米递送系统开发和临床转化研究。针对肿瘤进化演化的临床现实,提出“靶向肿瘤进化的创新纳米药物”的研究构想。新冠疫情发生后,生物安全纳入我国国家安全体系。肖海华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生物安全材料”概念,主张开发新材料、产品和相关装备来防御生物安全威胁和危险因子。迄今为止已共发表>130篇学术论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Biomed. Eng.、Prog. Polym. Sci.、J. Am. Chem. Soc.、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60篇论文,被引近6000次,H指数42;申请中国专利12项,获授权8项,美国专利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排名:3/14)、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排名:3/5)、中美纳米医学与纳米生物技术学会未来科学家奖(2017年);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协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造影技术分会青年委员。担任Biomed. Eng. Front.副主编、Mater. Today Bio编委。
- 南方医大沈折玉教授 Biomaterials: 中空介孔三氧化二铁纳米药物介导的瘤内Fe3+/2+循环催化用于大肿瘤铁死亡治疗 2024-11-01
- 复旦大学占昌友教授团队:羟基PEG可规避人群预存抗PEG抗体 - 助力LNP高效递送 2024-10-30
- 南方医科大学沈折玉教授课题组《Adv. Mater.》: 基于双层中空氧化亚铜纳米粒的肿瘤双药时序疗法 2024-04-29
- 澳门大学王瑞兵团队 JACS: 乏氧诱导的超分子自由基实现胞内聚合介导的肿瘤精准治疗 2025-01-15
- 山东大学崔基炜教授团队AHM:凝聚体衍生的聚乙二醇纳米颗粒用于联合肿瘤治疗 2025-01-08
- 华南理工熊梦华教授团队 JACS:可电离基团和疏水基团交替排列的pH超敏膜裂解聚酯用于选择性溶瘤治疗的研究 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