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干细胞(CSCs)是导致黑色素瘤耐药和复发的重要原因。虽然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aPD-1) 在黑色素瘤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不俗的免疫治疗效果,但是其疗效常被CSCs免疫逃避进化所限制。同时,长时间、高剂量使用aPD-1会导致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剂量依赖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协同肿瘤治疗策略。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谢茂彬教授团队与刘铭教授团队和陶爱林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丝素蛋白的可溶解微针装置。该装置由双层微针贴片(DLMNP)、加热膜、柔性印刷线路板、手机APP和腕带组成。对于DLMNP,内层微针由装载aPD-1的丝素蛋白制备而成,用于aPD-1的释放和免疫治疗;外部涂层主要是装载氨硼烷-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AB-MSN)的聚己内酯,该涂层可以热响应溶解,用于氢气产生和氢气治疗。氢气可以降低癌细胞的ROS,使癌细胞维持在正常的氧化还原稳态,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活力。其较强的穿透能力能消除肿瘤内部的CSCs,抑制CSCs进一步分化。此外,aPD-1的持续释放阻断肿瘤免疫逃逸。
图1. SMND的组装及其用于癌症干细胞协同免疫/氢治疗的机制示意图
图2. SMND的部件结构,双层微针贴片的形貌表征,以及APP的操作方法
图3. AB-MSN的形貌表征,酸响应释放行为以及细胞毒性实验
图4. 在小鼠黑色素瘤干细胞模型中的抗癌效果
该工作以“A smart silk-based microneedle for cancer stem cell synergistic immunity/hydrogen therapy”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Adv. Funct. Mater. 2022, 2206406)。研究助理杨静波(现中山大学在读博士)、研究助理李广蒙(现广州医科大学在读博士)及研究生袁俊并列第一作者。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谢茂彬教授为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刘铭和陶爱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6406
- 南京林业大学邓超等 AFM:全值化利用MXene前体的多功能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器件 2024-04-16
- 东北大学田野团队 CEJ:用于智能可穿戴式人机交互的防冻水凝胶传感器 2024-01-30
- 嘉兴学院李义/姜旸课题组《ACS AMI》: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光学显示设备的双重刺激反应性和抗冻的导电离子水凝胶 2023-05-18
- 浙江大学王立教授、俞豪杰教授团队 Carbohyd. Polym.:基于糖敏水凝胶的智能长效胰岛素递送微针贴 2024-11-21
- 西南交大鲁雄/谢超鸣团队:导电多酚微针耦合电针灸调控糖尿病伤口-大脑相互作用促进组织愈合并缓解抑郁样行为 2024-11-11
-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大学郑斌团队 Nat. Commun.:产氢生物活微针促进深层透皮给药 2024-10-19
- 苏大李刚、中山大六院黄丹丹/郅敏 IJBM:丝素蛋白搭载CUR/5-ASA双药肛瘘支架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