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热材料在光热治疗、海水淡化和光热催化等领域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广泛的关注(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4789– 4795;Adv. Mater., 2022, 34, 2108048;Adv. Mater., 2021, 33, 2102799;Chem. Soc. Rev., 2021, 50, 1111-1137;Energy Environ. Sci., 2019, 12, 841-864.)。其中,对于有机光热材料而言,促进非辐射跃迁是提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最常用和有效的途径之一。前期,我们课题组报道了一系列基于“给体-受体”型有机自由基高效光热转换材料(Dyes Pigm., 2021, 192, 109460;CCS Chemistry, 2021, 3, 2926-2937;Sol. RRL, 2021, 5, 2100762;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113653);然而,在降低分子的光学带隙以拓展吸收光谱范围的同时,提高自由基分子的光、热和电化学稳定性依然是化学工作者的主要挑战之一。
Scheme 1.文献报道的电子受体单元和本工作中的“稠环并IC”设计策略。
然而,与已报道的NDI、PDI等受体单元相比,基于IC结构的环外双键在光、热、氧和化学物质作用下易受到攻击,尤其在光照下会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图 1A),其光、热、电化学稳定性依然有待提升。因此,开发更为稳定的IC基电子受体具有重要意义,潜在可推动其在有机光电和光热转换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图1 A) 相对不稳定的IT-4F和IT-4Cl;B) 稳定的LY1和LY2的化学结构、性质和合成路线。
图2 样品的薄膜吸收光谱、光稳定性测试、电化学和能级特性。
图3 样品的电化学稳定性测试。
如图4所示,与IT-4F和IT-4Cl相比,LY1和LY2均未检测到明显的荧光发射峰,意味着LY1和LY2的激发态能量主要通过非辐射跃迁耗散。在0.01 mmol的粉末电子自旋共振 (ESR)测试下,IT-4F表现出一定的ESR信号,而IT-4Cl几乎没有ESR信号,作者推测可能与Cl取代分子的聚集态和分子间的自由基的自旋相互作用有关(Chem. Eur. J., 2014, 20, 11129-11136)。有趣的是,LY1和LY2中检测到明显的ESR信号,这表明 LY1 和 LY2 具有一定的“开壳双自由基”特征,这与它们无荧光辐射、及其兼具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一致(本课题组于2017年揭示经典的窄带隙“给体-受体”型有机半导体普遍存在开壳自由基电子基态”工作:J. Phys. Chem. C, 2017, 121, 8579-8588;Nat. Commun., 2021, 12, 5889)。
图4 样品的荧光光谱、ESR谱图和自由基形成机理。
图6 A) LY2的粉末红外热像图;B) 已报道的有机光热材料的光热性能对比图。
该研究成果以“Stable Open-Shell IC-Fused Fluorenyl Enabling Efficient Photothermal Conversion”为题,发表于《Solar RRL》(DOI:10.1002/solr.202200400)。论文第一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梁维轩,通讯作者为李远副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及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等项目资助和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solr.202200400
- 北京大学雷霆团队 Sci. Adv.:高电学性能的超韧有机半导体纤维的连续制备 2024-04-05
- 天津大学李立强-陈小松课题组《Nat. Commun.》:大自然的精巧设计 - 有机半导体内的痕量氧掺杂 2024-01-27
- 西安工程大学樊威/曼彻斯特大学李翼团队 ACS Nano:一种抗汗液干扰、高灵敏有机半导体纤维体温传感器 2023-10-26
- 华南理工大学李远课题组J. Phys. Chem. Lett.:“聚集诱导自由基”机制 2021-10-10
-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王志明研究员课题组AFM:在聚集诱导自由基型光敏剂的分子设计及其乏氧肿瘤治疗应用取得进展 2020-08-18
- 陕科大马建中/吕斌/高党鸽 Small:基于PPy/NiCoAl-LDH改性棉织物-实现储能、电磁干扰屏蔽和光热转换的有效集成 2024-11-14
- 西安交大陈鑫教授课题组 Small:具有生理响应性光热转换和纳米催化医学能力的智能水凝胶-可综合抑制细菌和炎症、治疗感染性伤口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