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成少安和新加坡国立大学Tan Swee Ching等 Nano energy:生物复合水凝胶为吸收体的多热源驱动的界面蒸发
2022-05-03 来源:高分子科技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技术,凭借着低碳放量、高效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界面工程与热力学结构设计,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的蒸发性能得以大大提升,其蒸发效率已接近90 %。然而,太阳能界面蒸发器在实际应用时仍面临蒸发器制备工艺复杂、户外蒸发性能低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浙江大学成少安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Tan Swee Ching教授等人首次报道了一种以聚吡咯-细菌纤维素水凝胶(PPy-BCH)为吸收体的多热源驱动的界面蒸发系统。相比于其他水凝胶基吸收体,PPy-BCH制备工艺简单,仅需发酵-涂覆工艺即可大规模制备。此外,PPy-BCH的低蒸发焓(1.97 MJ kg-1)赋予了系统更高的热力学蒸发极限。经测试,该系统在1 sun和70 ℃加热条件下的最高蒸发量分别为1.78和5.88 kg m-2 h-1。考虑到全球200℃以下的低温余热量巨大,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采用低温余热源代替电加热系统。全生命周期表明:在相同淡水产率下,废热驱动的界面蒸发系统具有比反渗透技术更低的碳排放量。与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技术相比,废热驱动的界面蒸发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望大规模应用。
图1 多热源驱动的界面蒸发系统示意图
该工作近期以题为“High-flux flowing interfacial water evaporation under multiple heating sources enabled by a biohybrid hydrogel”的论文发表在(Nano energy,(98) 2022, 107287)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于桢。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东华大学陈志钢教授团队 AFM: 仿生设计碳纤维/二氧化钛@聚吡咯光热-电热织物用于全天候海水蒸发 2025-02-15
- 广工闵永刚/黄锦涛团队 ACHM:用于集成热管理和电磁波吸收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聚吡咯-碳纳米管@PCM复合材料 2025-01-10
- 东华大学曹雪雁/史向阳团队 AHM:仿生聚吡咯壳聚糖纳米凝胶共递送药物和基因实现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高效治疗 2024-04-30
- 曼大李加深团队 CEJ: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的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气凝胶 2024-10-28
- 江西理工大学张思钊课题组 IJBM:生物基气凝胶的多功能赋予及其协同优化 2024-09-10
- 南林黄洋副教授等 AFM:生物合成法构筑氮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高性能固态电解质 2024-04-25
- 华中师大曹郁教授团队 Polym. Rev. 综述:温敏纤维素水凝胶 - 材料设计前沿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