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连理工大学张伟、吴承伟团队《Compos. Part B-Eng.》:胃液诱导的双网络水凝胶用于长期胃滞留
2022-03-21  来源:高分子科技

  溶胀型胃滞留水凝胶在接触胃液后可迅速溶胀以防止通过幽门,实现胃滞留,在肥胖干预、药物运输以及体内智能健康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溶胀常导致高分子链的拉伸甚至断裂,破坏水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水凝胶力学强度下降,难以抵抗频繁的胃收缩和胃酸的侵蚀,导致胃滞留失败。


  针对这一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张伟吴承伟团队研发一种胃酸环境中力学性能长期稳定溶胀型胃滞留水凝胶,动物活体实验表明该水凝胶在胃内实现长达16天的稳定滞留相关工作以Gastric fluid-induced double network hydrogel with high swelling ratio and long-term mechanical stability为题发表于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博士生金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张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支持。

 

  该水凝胶由聚丙烯酰胺网络(第一网络)和壳聚糖/海藻酸钠网络(第二网络)组成1聚丙烯酰胺网络通过聚合反应形成水凝胶第一网络,壳聚糖和海藻酸钠被预分散在凝胶骨架中。接触胃液后,由于聚丙烯酰胺网络部分分子链发生电离和水解,水凝胶迅速溶胀,使水凝胶体积增大以防止通过幽门,实现水凝胶的胃滞留。由于壳聚糖难溶于水,易溶于酸性溶液,随着水凝胶的溶胀壳聚糖在胃酸作用下被质子化,并与海藻酸钠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第二网络。第二网络的形成增加了水凝胶分子链的交联密度,提高了水凝胶的力学强度,避免其在胃内发生破坏,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胃滞留。

 

双网络水凝胶设计。AM:丙烯酰胺;CS:壳聚糖;SA:海藻酸钠


本文要点:


  1水凝胶具有高溶胀率脱水水凝胶直径小于10 mm商用000胶囊尺寸相近,可口服。再浸水后胃排空周期内2~h),水凝胶尺寸可溶胀至大于幽门直径,避免被胃排出随后,水凝胶继续溶胀,溶胀可达1000%,短时间的高溶胀率赋予水凝胶胃滞留的潜力。

 

 

水凝胶脱水和溶胀性能表征。(a) 水凝胶脱水和溶胀后的照片。(b浸入模拟胃液,水凝胶直径随时间变化曲线。(c) 水凝胶的体积变化和 (d) 溶胀(e) 展开型胃滞留水凝胶。该水凝胶可被制备成多边形结构折叠后被封装进000的水溶性胶囊37模拟胃液中浸泡,随着胶囊的溶解,水凝胶逐渐展开恢复其原始形状。比例尺: 2 cm 


  2)溶胀后的水凝胶力学性能稳定。制备水凝胶经90%应变压缩后可恢复原始形状。浸入模拟胃液后溶胀的水凝胶的压缩性能制备时持平或略有提高。胃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水凝胶溶胀时,氢离子扩散到水凝胶中,将水凝胶骨架中的壳聚糖颗粒溶解并质子化。带正电荷的壳聚糖与带负电荷的海藻酸钠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第二网络,增加水凝胶中分子链的交联密度,有助于维持水凝胶力学性能的稳定


水凝胶在溶胀前后的压缩性能变化(a)水凝胶经90%应变压缩后恢复原始形状。比例尺: 1 cm(b)水凝胶浸入模拟胃液后的压应力-应变曲线。(c)不同应变下水凝胶压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3水凝胶可在中自然降解或被触发降解。水凝胶在胃内的降解性能至关重要,可降低肠梗阻的风险,并避免胃滞留后取出水凝胶的外科手术。一方面,水凝胶具有在胃环境中自然降解的潜力,因为,聚丙烯酰胺网络的二硫键可被胃液中肽中的巯基等还原,而多糖网络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另一方面,水凝胶可以被生物相容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溶菌酶触发剂降解。水凝胶的触发降解机制与胃环境中的降解机制相似,还原型谷胱甘肽被用于断裂聚丙烯酰胺网络的二硫键,溶菌酶可水解壳聚糖网络。
此外,长期药物递送是胃滞留水凝胶的主要应用之一。格列吡嗪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半衰期较短,仅为2-4小时,每天需要多次给药。因此,减少格列吡嗪给药频率,延长其作用时间,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格列吡嗪载入水凝胶中,其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具备长期缓释格列吡嗪的能力


 

水凝胶的降解及药物释放。(a)水凝胶提取HaCaT细胞共培养24 h48 h72 h细胞活性(b)在模拟胃液中,水凝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c)水凝胶在还原性谷胱甘肽和溶菌酶混合溶液中的降解。(d)浓度1~30 wt.%格列吡嗪的累积释放曲线。

 

  4水凝胶长期胃滞留水凝胶可在兔胃内滞留16,随后自然降解成碎片并排出体外


 

水凝胶在兔胃的滞留。比例尺: 5 cm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b.2022.109816


作者团队简介


通讯作者

  张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Leeds大学博士,英国Surrey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水凝胶、自控温磁感应热疗技术等方面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封面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10余项,负责科研经费近1000万。E-mail: wei.zhang@dlut.edu.cn


团队负责人

  吴承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与生物力学研究。累计发表SCI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2200万。E-mail: cwwu@dlut.edu.cn


团队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生物与纳米力学实验室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生物材料与纳米力学;

  2)水凝胶在生物医疗中应用;

  3)磁性纳米材料与肿瘤磁热疗技术。

  欢迎力学、材料、生物医学、化学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同学加入,大家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