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所提出发展手性催化剂新方法
2009-03-05 来源:科学网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丁奎岭博士课题组完成的“基于组合方法与组装策略的新型手性催化剂研究”项目,凭借发展手性催化剂的新方法和新策略,获得上海市2008年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手性科学和技术对于现代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性催化是获得光学活性物质最有效的方法,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尽管人们在手性催化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催化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仍然是这一领域的瓶颈。因此,发展高效、高选择性新型手性催化剂,依然是合成化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性课题之一。
“要实现催化不对称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效率,需要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概念和方法的创新,认识和揭示手性转化过程中的手性传递、诱导和放大的规律性,从而指导手性催化剂的设计。”丁奎岭说。
围绕上述问题,丁奎岭课题组根据分子识别与组装原理,提出了包括基于不对称活化、毒化、手性传递与放大等概念的组合不对称催化,以及基于分子组装策略的手性催化剂“自负载”等新方法和新策略;成功地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体系,发现并阐明了有关催化体系中的不对称放大现象、添加物的活化作用及其机理等,揭示了相关体系中手性诱导、传递和放大的规律性,为手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并实现了两个催化剂体系在手性药物关键中间体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手性科学和技术对于现代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性催化是获得光学活性物质最有效的方法,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3位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尽管人们在手性催化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催化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仍然是这一领域的瓶颈。因此,发展高效、高选择性新型手性催化剂,依然是合成化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性课题之一。
“要实现催化不对称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效率,需要从基础研究入手,通过概念和方法的创新,认识和揭示手性转化过程中的手性传递、诱导和放大的规律性,从而指导手性催化剂的设计。”丁奎岭说。
围绕上述问题,丁奎岭课题组根据分子识别与组装原理,提出了包括基于不对称活化、毒化、手性传递与放大等概念的组合不对称催化,以及基于分子组装策略的手性催化剂“自负载”等新方法和新策略;成功地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体系,发现并阐明了有关催化体系中的不对称放大现象、添加物的活化作用及其机理等,揭示了相关体系中手性诱导、传递和放大的规律性,为手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并实现了两个催化剂体系在手性药物关键中间体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chen)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