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Nature封面:这种新的酶,10小时就能“吃掉”塑料瓶,分解率高达90%,还很便宜
2020-04-11  来源:量子位
关键词:PET 水解酶 角质酶

  全球每年生产3.59亿吨塑料,其中1.5-2亿吨就堆积在垃圾场,或暴露在自然界中。

  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最为丰富,全球每年产量近7000万吨——它就是我们每天都可能接触到的塑料瓶

  塑料瓶的回收再利用,对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Nature最新封面文章所关注的问题。

  但现在的回收技术,要么会破坏PET的机械性能,要么就是酶水解效率过低。

  近日,来自法国图卢兹大学的团队就提出了一种新的酶:可以在10小内水解90%的塑料瓶PET

  这比之前所有PET水解酶的效率都要高,更重要的是,水解后产生的单体,和石化材料中的单体具有相同特性。

  这就大大推动了塑料瓶的重复再利用

PET:我要“溶解”了

  要想水解PET,就先了解它。

  PET可以凝固成2种形态:一种是紧密包裹的结晶形态,另一种是比较松散、无序的形态。

  大多数塑料瓶中都存在这2种PET形态,制造商会根据塑料瓶的材料特性,调整它们的比例。

  但是结晶形态的PET,它的结构过于稳定,以至于目前最有效的酶也难以完全消化。

  可能你会问,高温不是会让结晶形态的PET,变得松散、无序?

  但是酶存在“高温不耐症”啊,温度一上来,酶就失活了。

  那如何翻过这“两座大山”,让酶更好的水解PET?

首先是结构方面的问题。

  研究人员查阅了角质酶(cutinase,一种α/β水解酶)的结构,并进行了化学模拟,找出了PET与这种酶的相互作用位置:他们发现PET与酶表面的“凹槽”相吻合(包括PET被切割的位置)

  为了改善PET与这个凹槽的契合度,研究人员创造了一大批酶的突变版本,通过不同的组合,改变了凹槽内侧的每一个氨基酸。

  接下来,就是酶不耐高温的问题。

  对相关的酶做了研究之后,似乎有了一种线索:许多酶是通过与一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来稳定的,这种金属离子将酶的两个部分固定在一起。

  因此,从这种酶的原始版本开始,研究人员在两种氨基酸中进行工程设计,可以在这两部分之间形成化学键。这种版本的酶,在高温下就会更加稳定。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改良,创造出了2个版本的酶,并在切碎的塑料瓶上进行实验。

不仅水解效率高,还很便宜

  如此改良后的水解酶,效率是极高的。

  前人提出的水解酶,20小时内能消化一半的PET。而在这项工作中,只需要15个小时,消化率就能达到85%

  不仅如此,通过优化条件,他们能够在10小时内将PET分解率达到90%。

  虽然还残留一些结晶形态的PET,但这种效率已然是很高了:可以从1000公斤的PET废料中提取出863公斤的原料。

  换句话说,重新设计的这种酶的效率,比我们身体里分解淀粉酶的效率还要高。

  而后,研究人员还利用这些原料,以工业标准制造了新的PET产品。

  这些新产品的耐压能力,仅比用标准化学原料生产的PET值低5%;外观方面也只差了10%,符合PET产品生产标准。

  当然,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与石化原料相比,使用再生PET的成本是多少呢?

  研究人员估计,如果制造这种蛋白质的成本是每公斤25美元,那么这个过程的成本将是用这种蛋白质制造PET成本的4%。

  尽管这可能不像石化产品那么便宜,但相对来说,它将不受未来价格冲击的影响,而且更具有可持续性。

研究所介绍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分别是Isabelle André、S. Duquesne和A. Marty,均来自法国图卢兹生物技术研究院。

  图卢兹生物技术研究所(TBI),是一个生物与化学混合研究单位,隶属于法国国家科研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图卢兹国家科学研究院。

  研究工作应用于卫生、生物技术、水和环境、食品加工和农业商业以及化学等领域。

  TBI的目标是 “从基因到过程的联合能力”,同时将科学的卓越性与经济、社会的相关性结合起来。

One More Thing

  最近,塑料污染越发严重:每年有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海龟和100万只海鸟死于海洋塑料污染。

  甚至还有数据显示,超过90%的海龟食用过塑料;甚至冰川现在也被微塑料污染了。

  虽然人类处于生态链的顶端,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若是依旧这样污染环境、消耗资源,最终遭反噬的也必将是人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传送门

  Nature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49-4

  相关报道: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20/04/researchers-engineer-enzyme-to-break-down-plastic-bottles/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