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型机器人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疾病诊断、药物输送和手术治疗。这种毫米到微米级别的小尺寸机器人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运动,并到达深层组织。目前大部分小型机器人为硬质材料,通常其灵活性不足,在受限和不规则空间中移动困难,且其高机械强度容易对生物组织造成额外损伤。受自然界软体生物的启发,如软毛虫、章鱼和蚯蚓等,科学家开发出软体机器人以提高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电活性聚合物、形状记忆材料、热响应弹性体和水凝胶材料等被用于构建软体机器人。在这些材料中,水凝胶由于具有灵活可调的机械强度和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响应能力受到广泛关注。
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生命遗传分子,是可编程的生物大分子,近年来开始用于制造新型生物材料,尤其是DNA水凝胶材料蓬勃发展(Progressin Polymer Science, 2019, 101163)。DNA水凝胶机械强度低(弹性模量通常低于1000Pa),特别适合构建软体机器人。
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仰大勇教授课题组构建了一种基于DNA水凝胶材料的DNA软体机器人。该软体机器人兼具超软和超弹的力学特性,在磁导航驱动下可将细胞递送至受限空间。他们利用滚环扩增反应(RCA)合成DNA水凝胶(如图所示)。长链DNA间物理缠绕形成动态交联点,DNA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永久交联点,共同构建独特的水凝胶双网络。这种磁性DNA水凝胶的弹性模量低于1Pa,表现出超软特性;且可被拉伸13倍,表现出超弹特性。基于水凝胶的独特性能,他们设计了一种具有形状适应性的DNA软体机器人。在磁驱动下,DNA机器人可运动通过比自身体积更小的狭窄通道,还可进入不规则形状的凹槽空间,甚至可完成复杂路径迷宫中的行走任务。更重要的是,DNA水凝胶具备三维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细胞的三维培养载体材料,在磁导航驱动下将细胞递送至受限空间,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该DNA软体机器人可望用于诊断治疗、可植入医疗设备和微创手术等重要生物医学相关领域。
DNA软体机器人的分子设计原理图
研究结果近期在线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相关成果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建普和讲师姚池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罗丹、SunghwanJung教授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谷子博士。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
- 西安交大张晓慧团队 ACS Nano:基于超软生物相容性磁性水凝胶的应变传感器及其在无线无源生物力学监测的应用 2022-12-11
- 西南交大鲁雄/谢超鸣团队Matter:仿贻贝超软导电粘附水凝胶用于脑机接口 2022-02-03
- 天津大学刘文广/杨建海团队与西安交大王珂《Adv. Mater.》:超软自融合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用于术后防黏连 2021-03-19
- 安农大陈玉霞课题组 CEJ:具有宽响应范围和高灵敏度的用于柔性压阻传感器的超弹性竹纤维海绵状气凝胶 2024-04-26
- 大连理工大学刘新教授、宋金龙研究员团队 AFM:超疏水超弹性薄膜的制备及能量收集 2024-03-26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姜锋教授团队 Small:基于亚微米木质纤维构建超弹气凝胶压力传感器 2023-11-21
- 西安交大唐敬达课题组《ACS AMI》: 三相态磁驱动微型机器人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