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刘新教授、宋金龙研究员团队 AFM:超疏水超弹性薄膜的制备及能量收集
2024-03-26 来源:高分子科技
尽管仿荷叶超疏水表面因其独特润湿性在多个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大部分超疏水表面的柔韧性较低,在基体遭受较大形变时,表面微结构难以维持,导致超疏水性丧失,限制了其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柔性超疏水薄膜被广泛提出,而现有的柔性超疏水薄膜常采用PDMS、PTFE等材料为基体,通过在其上直接构建微结构或涂覆超疏水涂层来获得超疏水性,但形变能力不够理想且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过低,易被破坏。
图1. 超疏水超弹性薄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2. 微锥孔尺寸对薄膜的脱模性能、微观形貌及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不同微锥孔尺寸对应薄膜的手工脱模过程:(a)无微锥孔,(d)0.1 mm微锥孔,(g)0.6 mm微锥孔;不同微锥孔尺寸薄膜的SEM图像:(b)无微锥孔,(e)0.1 mm微锥孔,(i)0.6 mm微锥孔;水滴在不同微锥孔尺寸对应薄膜上的接触角:(c)无微锥孔,(f)0.1 mm微锥孔,(j)0.6 mm微锥孔;(h)化学刻蚀脱模过程。
图4. 水滴撞击超疏水超弹性薄膜和普通薄膜的过程:(a)58.2 μL水滴从50 cm高处落下并撞击超疏水超弹性薄膜和普通薄膜的过程;(b)不同水滴体积下两种薄膜的振幅随水滴释放高度的变化;(c)水滴以3 mL/min的流量从50 cm的高度下落并撞击超疏水超弹性薄膜和普通薄膜50 s后的变化过程;(d)不同薄膜的振幅随水滴下落时间的变化。
以硫化天然乳胶为原材料,通过简单的模具复制成型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优异拉伸性能的超疏水超弹性薄膜。探究了不同模具参数对薄膜脱模性能、微观形貌、表面润湿性的影响,通过一系列试验对超疏水超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同时,将超疏水超弹性薄膜与电磁系统结合,增强和扩展了雨滴能量的收集和转化功能,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新的机会。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400024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浙大王征科课题组《Appl. Mater. Today》综述:聚合物基润滑减阻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2025-02-07
- 浙工大冯杰/涂书画团队 Small:具有优异抗灰尘沉积性能的水性可复涂透明超疏水涂层 2025-02-04
- 西工大曹颐戬/董文强团队、佛罗伦萨大学Baglioni团队 ACIS综述:建筑材料和石质遗产长效保护超疏水表面-挑战、机遇和前景 2025-01-06
- 天津大学叶龙教授等 EES:分子增韧新策略协同提升有机光伏电池的效率、稳定性、本征可拉伸性、机械耐久性和输出功率 2025-02-13
-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 Adv. Mater.:在可拉伸蓝相液晶弹性体激光器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01-30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ACS Nano:透气、可拉伸、可回收的纤维素气凝胶电子皮肤器件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