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通过对肿瘤局部长效可控的药物释放,实现了肿瘤治疗效率的大幅提升,为癌症协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相关成果以《电荷反转介导形成的粒子水凝胶作为多响应药物递送平台用于癌症的协同治疗》为题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学术刊物《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13.183),并被推荐为当期内封面文章。
图1 研究成果被选为《Materials Horizons》杂志当期内封面
实体肿瘤组织内不完善的血管系统、组织间液高压成为目前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的主要障碍。局部化疗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部位,能够在提高化疗效率的同时降低全身的毒副反应。由亲水性高分子通过一定的化学或物理交联形成的水凝胶,被认为是此类治疗药物的有效载体。然而,目前分子型水凝胶材料仍存在控制药物释放能力不强,药物低浓度缓慢释放易引起肿瘤耐药性等弱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针对这一难题,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正宝教授课题组与化学与化工学院陆杨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创新性地通过调控溶液的酸碱度,诱导明胶蛋白纳米粒子表面由负电荷反转为正电荷,使其与带负电荷的类黑色素聚多巴胺粒子相互吸引,从而成功制备出质地均一的新型可注射水凝胶。
图2 新型水凝胶的制备示意图及抗癌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对肿瘤弱酸性微环境及较高浓度的基质金属蛋白酶高度敏感,这一新型水凝胶在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后注入肿瘤组织,可实现肿瘤局部长效的药物释放。同时,其纳米组成单元中类黑色素聚多巴胺粒子的存在,使该材料可同时实现近红外激光介导的热促药物释放及肿瘤的热化疗协同治疗,提高肿瘤的治疗效率。
据介绍,该方法适用于不同位置的恶性肿瘤治疗,且其所采用的构建材料均为生物相容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该研究团队所在的合肥工业大学控释药物研究室,曾主持研发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保护的植入剂新药,并被国家批准进入临床研究,其中氟尿嘧啶植入剂于2001年获新药证书,属我国药监局批准的第一个抗肿瘤植入剂新药。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mh/c9mh00020h#!divAbstract
- 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教授团队 AFM:新型可注射双组分聚氨酯基生物胶水用于动脉破裂修复 2024-12-10
- 武汉理工赵政教授 IJBM:由天然小分子组成的生物活性复合物功能化的“一体化”自愈可注射阳离子瓜尔胶水凝胶敷料 2024-11-14
- 四川大学孙勇/华西口腔韩向龙 ACS Nano:光热驱动的壳聚糖修饰二硫化钼纳米片构建可注射共组装凝胶治疗感染性伤口 2024-09-24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姜锋团队 Mater. Horiz.:基于糖类的多尺度氢键网络增强策略构筑超韧水凝胶 2024-12-19
- 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团队 Biomaterials:基于家蚕生物反应器种质素材 - 开发新型蚕丝材料促进腭裂修复 2024-12-19
- 过程工程所白硕研究员团队 AM:开发具有运动不敏感特性和机械鲁棒性的双连续相导电水凝胶电极-为可穿戴生物电子设备带来突破性进步 2024-12-18
- 天津工业大学高辉教授团队 Nano Today:利用GalNAc衍生的纳米平台阻断Fn-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以增强结直肠癌的化疗效果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