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 雷 杨
人物介绍
李 振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ellow of RSC) 。
1997 年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 年于武汉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秦金贵教授)。2003 年至 2004 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Research Associate(唐本忠教授实验组);2010 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访问学者(Seth Marder 教授研究组);2014 年 1-2 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Visiting Professor;2018年2月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 Honorary Visiting Scholar。
研究方向为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化学。研究对象主要为有机共轭体系和功能高分子,研究范围涉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有机室温磷光、力致发光、聚集诱导发光、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磁性纳米材料等。至今已发表 SCI 论文 200 余篇,被他人引用 10000 余次,h 指数为 59。2007 年荣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8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 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013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目前担任《有机化学》、《化学学报》、《Polymer Bulletin》、《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中国科学:化学》、《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的编委。
Q&A
Q1:您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是什么激发您选择这个方向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您觉得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如何,目前的主要挑战性问题有哪些?
李振:这个领域是当前功能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所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比如我们“爱不释手”的手机,部分品牌产品的显示屏就采用了有机发光显示材料。此领域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确保优越性能的同时兼具应用所需的稳性,可以通过我们发表的综述性文章更系统的了解,比如A) Wenbo Wu, Runli Tang, Qianqian Li, and Zhen Li*, Functional hyperbranched polymers with advanced optical,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Chem. Soc. Rev., 2015, 44, 3997-4022,讲述具有特殊光、电、磁性能的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B)Yujun Xie, and Zhen Li*, “Triboluminescence: recalling interest and new aspects”, Chem 2018, 4, 943-971,讲述力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A) From Chem. Soc. Rev., 2015, 44, 3997-4022.
B) From Chem 2018, 4, 943-971.
Q2:您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大动力是什么?是否有什么特别有意思或者难忘的科研经历或感悟和大家分享?
李振:好奇心。此外,我觉得科研工作也需要一种坚持。有段难忘的经历,为了分离三个同分异构体,一个月几乎不眠不休,最后成功得到了三个异构体,对于理解相应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机理具有重要的价值。(详见:Zhen Li, Yongqiang Dong, Baoxiu Mi, Youhong Tang, Matthias H?u?ler, Hui Tong, Yuping Dong, Jacky W. Y. Lam, Yan Ren, Herman H. Y. Sung, Kam S. Wong, Ping Gao, Ian D. Williams, Hoi Sing Kwok, and Ben Zhong Tang*, “Structural Control of the Photoluminescence of Silole Regioisomers and Their Utility as Sensitive Regiodiscriminating Chemosensors and Efficient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5, 109, 10061.)
Q3:一路走来,您不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甚至是作为编委和审稿人都收获了很多肯定,您觉得有哪些关键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您是如何有效分配和高效利用时间的?
李振:“天道酬勤”。我与我的研究组成员都非常信奉勤奋努力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事情,一步一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关于时间的分配,主要看时间的长短和时间段的状态来安排相关的事情,比如,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时,容易有电话、实验室等琐碎事务干扰,一般用来处理一些可被打扰、随时可以中断的事情;晚上办公室比较安静,适合于整理工作、与同学讨论等;周末和假期有大段的时间,可以安静地思考问题、撰写文章等等。而阅读文献、审稿等事情基本上是作为一种半休息轻松享受的事情穿插在工作之中。
Q4:在研究生选择和培养的过程中,您会比较看重哪些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对学生顺利毕业您有怎样的要求和期待?
李振:积极健康的上进心、百折不饶的韧性、不骄不躁的平常心、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学生毕业需要达到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要求,我没有硬性的额外要求,但是希望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成为他/她所开展工作领域的专家,对研究的具体状态要比我清楚;在思考和处理碰到的事情方面,能够更加客观,可以分辨主观和客观因素,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对事物本身的干扰。我比较强调思路和逻辑的合理性和严谨性,认为研究生阶段培养的重点是“遭遇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训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仅仅针对科研,而是所有事情都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因此,希望他们在毕业时能够训练好自己,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Q5:对于哪些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您有哪些经验愿意和他们分享?比如如何选择和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
李振:科研方向的选择很重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做出有自身特色的研究工作比盲目追求热点更重要。
Q6:作为 RSC 期刊 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编委,是否有什么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经历或者有趣的故事呢(比如参与编委会会议)?
李振:MCF 编委会会议给我印象非常深,讨论的议题较多,涉及面较广,比如确定专辑,就需要对材料领域的很多方面有较多了解,这其实是对编委学识、见解和底蕴的一种考验,同时,也可以学习和感悟其他编委的厉害之处。
Q7:除了科研,您平时最大的爱好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李振:听音乐,看书。各种类型的音乐都感兴趣,包括古典的、流行的,会比较关注旋律的优美性和流畅性;书籍方面比较偏向文学、历史和哲学。
Q8:如果没有选择科研,您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者工作是什么?
李振:写小说。希望能够撰写纪实方面的小说,描绘祖国大地发生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也许会重点讲述高校的事情,毕竟这方面很熟悉。
- 武汉大学李振/李倩倩课题组《Adv. Mater.》:聚焦“分子排列” - 从相邻分子的堆积模型到分子聚集结构 2023-10-01
- 李振教授课题组 Angew:具有多刺激响应性能的纯聚合物室温磷光材料 2023-08-21
- 李振教授课题组 Angew:可见光激发的纯有机荧光长余辉材料 - 机制研究、颜色调节及低成本实际应用 2023-05-31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团队《ACS Nano》:细胞膜靶向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用于神经追踪和损伤的可视化 2025-01-21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与赵征教授团队《ACS Nano》综述: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实现高分辨生物成像 2025-01-07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北理工黎朝 AM:基于AIE活性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可穿戴交互式信息-传感材料 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