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和张志国副研究员等人展示了将具有受体-给体-受体(A-D-A)结构的强吸收窄带隙小分子受体结构单元、通过与噻吩单元共聚合成高性能聚合物受体PZ1的策略。PZ1具有1.55eV的窄带隙和高吸收系数(1.3×105cm-1)的宽吸收。使用宽带隙聚合物PBDB-T作为给体和PZ1为受体的全聚合物PSCs具有9.19%的高PCE,这是全聚合物PSCs效率目前的最高值。
另外作者将光诱导力显微镜-纳米红外光谱技术(PIFM)首次用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形貌观测中,这种技术能够根据给受体的官能团的不同,从纳米尺度阐释活性层形貌与器件性能的关联,为PSCs形貌优化提供了指导。相关成果以题为“Constructing a Strongly Absorbing Low-Bandgap Polymer Acceptor for High-Performance All-Polymer Solar Cells”发表在了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图1 用于全聚合物PSCs的有代表性聚合物受体以及聚合物受体PZ1和聚合物给体PBDB-T的分子结构
图2 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图
(a)PZ1(红线)和IDIC-C16(蓝线)的溶液和膜吸收光谱
(b)PZ1(红线)和IDIC-C16(蓝线)的循环伏安图
图3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J-V曲线及IPCE谱
(a)在AM 1.5G,100mW / cm 2的光照下,基于PBDB-T:受体(1.5:1,w / w)的全聚合物PSCs的J-V曲线
(b)相应PSCs的IPCE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图4 光诱导力显微镜-纳米红外光谱(PIFM)图像和掠入射小角X射线散射(GIWAXS)图像
(a,b)在1649cm -1处检测PBDB-T和1700cm -1处检测PZ1的(a)未经优化处理和(b)优化处理的PBDB-T:PZ1混合膜的PIFM图像
(c,d)(c)未经优化处理和(d)优化处理的PBDB-T:PZ1混合膜的GIWAXS图像
该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以A-D-A结构强吸收窄带隙小分子受体为构筑单元的新型π-共轭聚合物受体PZ1,该聚合物以n-型有机半导体 IDIC-C16作为关键结构单元和噻吩作为π桥。新的聚合策略保留了小分子受体的强吸收(吸收系数达到1.3×105 cm -1)、并有效延伸了其π共轭使吸收光谱红移以获得更好的光吸收。这种聚合策略的成功为全聚合物PSCs开发高效的聚合物受体提供了新的途径。
论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707678/full
- 同济大学郑威、南昆大宋平安 Adv. Mater. :由贻贝启发、自愈合、高效的全聚合物防火涂料 2024-09-02
- 香港科技大学颜河、于涵 AFM:聚合物受体中的氟化+硒化协同作用增强近红外光子捕获助力高效半透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024-04-29
-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团队 Angew:全卤噻吩固体添加剂实现效率超过18%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024-01-07
- 国科大黄辉教授课题组招聘副研究员和博士后 - 合成方法学、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光电突触方向 2024-08-23
- 贵州大学谢海波教授、谢远鹏特聘教授团队 AFM:用于柔性可持续有机光伏的生物基热固性基底 2024-03-17
- 东华大学陈义旺/胡华伟课题组 Angew:通过侧链氟功能化控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19%有机太阳能电池 202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