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位女性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7-03-0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设立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十位在生物医学、环境、数学、材料等前沿科学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的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这10位获奖者是从111个单位提名的215位有效候选人中评选出来的。她们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王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艳丽,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梅贞,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田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教授杜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范金燕,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罗义,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周树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高利。

尹梅贞

  尹教授长期以来围绕“荧光拓扑高分子材料的构建与功能化”这一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开展了荧光功能高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生物应用的系统研究。荧光小分子化合物一般具有疏水的共轭结构,在生物或极性介质中容易聚集,导致荧光衰减或猝灭。此外,传统高分子载体不含有荧光基团,很难在细胞内起到标记、示踪的作用。因此,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既要确保荧光分子具有水溶性、光稳定性,又要赋予荧光分子一定的生物相容性、特异功能性。

针对以上关键问题,尹梅贞教授将荧光发色基团与拓扑功能高分子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将拓扑功能高分子作为外围壳保护和隔离疏水荧光核的新策略,构建了系列核-壳荧光拓扑高分子材料,解决了水溶性与光稳定性差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新型荧光抗癌药物分子以及多种特异性荧光分子探针,使其具有“荧光示踪”和“纳米载体”双功能 ,开创性地建立了将荧光纳米载体用于农业害虫防治新技术,成功地携带基因/药物/蛋白应用于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等,为避免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打开了绿色生物防治新思路。研究工作带动了荧光标记以及抗肿瘤研究领域的发展,引领化学与生命医学以及农业交叉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实际应用前景。

王琳

  王琳一直致力于再生医学研究,她从中国传统的养蚕缫丝行业中发掘出了一种可以修复人体受损的神经、肌类器官和多种软组织的材料“丝胶”。前人曾认为丝胶具有强免疫原性,王琳团队通过研究纠正了这一观点,并提出把丝胶用于人体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的方案。

  对外周神经损伤,目前临床上外科医生通常会考虑外周神经移植。但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必然会在患者身上造成多处损伤并带来伤痛。王琳提出了丝胶生物材料制成新型“神经导管”,让神经在腔内重新生长对接的方案。修复完成后丝胶可以在体内直接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能为患者显著减少多次手术带来的痛苦。

  这一研究不仅能造福病患,还有可能全面改变我国传统缫丝行业的现状,实现蚕丝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王艳丽
  她揭开细菌免疫系统CRISPR的工作原理,为这一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工业、农业、医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田梅

  她走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前沿,构建并拓展了医学影像上的探测“雷达”-- PET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与脑功能研究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杜兰

  她专注于雷达目标识别的研究,创新性地将“贝叶斯多任务机器学习”引入雷达的研发,并成功应用于中国首部定型的、具有目标分类功能的对警戒雷达。

陈玲玲

  研究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长非编码RNA(IncRNA),探索它们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疾病小胖威利症,癌症等发生的关联。

范金燕

  她从事数学领域中非线性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复杂的世界求得“最优解”,其成果被国内外工程界专家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自动控制等实践领域。

罗义

  她奋战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第一线,探求中国河流环境中抗生素滥用与微生物耐药性之间的关联性,用于指导环境治理和保障人类健康。

周树云

  她深耕于凝聚态物理领域,运用“角分辨率光电子谱”技术,在石墨烯、第二类拓扑半金属、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新型拓扑材料以及异质结等新奇电子结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利

  她投身于农作物病理学研究,攻克小麦矮腥黑粉病等虫害的快速诊断难题,给农业生产、海关检疫和病害防控带来便利。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雅-联合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每年评选10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其中,至少有1名(不限于1名)来自西部地区,并向每人颁发奖金10万元人民币。13年来,共有115位女性获得此项殊荣,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该奖项在中国科学界的权威地位也得到广泛认可。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成果奖励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