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过螺旋自组装实现单分子层面的荧光-磷光转换
2016-12-30 来源: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已经在时间分辨成像以及高效的传感、照明、显示等应用方面突显着重要价值。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获得通常需要依赖金属络合或者重原子效应来增强系间穿越能力以获得相对高效的磷光发射。对于同一个有机分子,确切地说是对于同一个有机发色团来讲,由于电子辐射跃迁能级的不同,磷光和荧光往往能够覆盖不同的波长区域,造成不同情况的色彩应用。然而,在单一分子中实现荧光和磷光之间的有效转换却依然是一个挑战。
从化学的角度创建具有“宏观手性”的材料,则可以利用小分子或者高分子单体作为基元结构进行特殊的自组装形成纳米级别或以上的螺旋有序体系。螺旋自组装是一种特殊的斜切堆叠构型,对于调节π-体系的电子的离域性会起到独到的作用;它还能够带来良好的多尺度有序性,对于改变分子的电子、振动和转动能量具有独特的逻辑规律;并且,螺旋自组装体系的长径比可控多样,这类自组装容易从纳米级放大到微米级甚至更大尺度,对于体系蕴藏的功能也会有放大效应。
朱亮亮课题组从事单一体系的多渠道发光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运用超分子组装和原位刺激响应调控体系的光物理行为以实现前端的智能材料应用。论文第一作者吴宏伟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长期以来在朱亮亮课题组联合培养。相关论文在国际权威化学期刊J. Am. Chem. Soc.上发表,详见DOI: 10.1021/jacs.6b10550, online 27 Dec 2016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二十余载深耕|北京大学范星河教授编著新书《聚合物链超分子组装与功能化: 甲壳型液晶聚合物》出版 2025-01-14
- 同济大学刘国锋、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院士 Nat. Commun.:超分子组装体的动态手性反转 2024-11-14
- 陕科大王学川、刘新华、岳欧阳等 Nano Today:基于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形状适应水下粘合材料 2024-04-24
- 华南理工大学赵祖金教授课题组 Sci. Adv.: 纯有机室温磷光敏化剂制备高性能超荧光OLED 2025-03-24
- 河北科大余旭东教授课题组 Small:一种电致荧光变色普适性策略 - 稀土凝胶的“记忆-遗忘”行为用于信息安全 2025-03-15
- 中科大邹纲/李景国/张红莉团队 Adv. Funct. Mater.:磁场组装辅助的圆偏振荧光图案化 2025-03-08
-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陈润锋教授团队 Adv. Mater.:利用高亮度纯室温磷光实现圆偏振有机超余辉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