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的冷思考 郑强:应该有冷静的声音
2016-03-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称“双创”)观念提出一年多,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不久前一组醒目的数据,引起了人们的议论。
这组由中国科协提供的数据显示,六成科技人员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开始创业的只有2.5%。被视为“双创”主力军之一的高校科技人员缺位了吗?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代表:应该有冷静的声音
冷静。这个词在郑强的话中频频出现,与他颇显激动的情绪形成反差。
“大学的主业是什么?当然是教书育人!难道大学教授在课堂教书、在实验室搞科研就不算创新创业吗?”他将一连串的问号和感叹号向记者抛来。
“当全国都在鼓动时,我希望能有冷静的声音、冷静的心态。”他说。
郑强认为,从过去说“产学研”到如今,“双创”的概念其实在高校中一直存在。国家需要大学培养人才,社会也需要知识分子服务经济,这由国家发展决定。“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倡导一个国家氛围。”他说,“要防止冒进。”
郑强表示,统计数据出来以后,有些人觉得大学在“双创”方面做得不够。够还是不够,有阶段性。“中国的人才培养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了?需要让老师们歇歇,把精力转移到市场上去?”他瞪着记者,顿了顿说,“我看,起码现在没达到这个阶段。”
他表示,毫无疑问,大学兼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培养人才才是大学主要的责任。“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一批又一批人才,而不是教授去跟企业合作搞出什么新技术。“他说,而国内大部分高校,急需的是提高教学、学术水平。
他打算重新构建对教师的评估体系,按类别考核。“如果搞推广应用的教授既拿着高收入,评价标准还跟教书育人、搞科研的教授一样,谁还教书搞科研?”
郑强认为,大学里“双创”的问题无需炒作,各高校都会主动把其中关系处理好。但要冷静,要从发展现状和职业属性来分析。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代表:当前最重要的是营造氛围
“不要纠结于投身‘双创’的人数比例,没有意义。”李家俊说,“‘双创’,当前最重要的是营造氛围,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效果。”
在学校里,李家俊并不指望有多少教师、学生能够真正去创办公司,但他愿意在学校里营造创新的氛围,为未来的“比尔·盖茨”们创造创业条件。近年来,天津大学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每年拿出几百万创新基金,还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接受企业家精神的熏陶。
麻省理工学院曾发布报告称,2013年该学院校友企业的总产值接近2万亿美元,接近是年GDP排名世界第九的俄罗斯。李家俊说,这说明高校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能够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但他表示,一个项目能在高校成长起来,源头还是高校的研究水平。因此,支持高校提高自身水平,也是推动高校“双创”的重点。
与郑强不同,李家俊不担心高校“没人教书搞科研”。“确实有的教授适合做成果转化,自己的科研做得差不多了,看到机会就跳出来办公司。但这样的人不会太多。”他说,“大部分教授还是适合做研究。”
他表示,只要各方利益界定清楚,课题组里个别老师、学生拿着成果出去转化,这是值得鼓励的。高校中这一类创业会比较多。
李家俊还认为,政策是最重要的环境。最近国内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创新鼓励政策,但落实还有一些问题。“中央、地方、各部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该法不一致,协调统一性需要加强。”
例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科技人员从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净收入怎么算?一些代表各有所见,李家俊却认为重点不在这。“该法最核心的是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交给单位。”他说,“既然处置权交给单位了,法律就没必要规定太细,单位制定细则,按照流程就能做好。这就是政策的落实。”
这组由中国科协提供的数据显示,六成科技人员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开始创业的只有2.5%。被视为“双创”主力军之一的高校科技人员缺位了吗?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代表:应该有冷静的声音
冷静。这个词在郑强的话中频频出现,与他颇显激动的情绪形成反差。
“大学的主业是什么?当然是教书育人!难道大学教授在课堂教书、在实验室搞科研就不算创新创业吗?”他将一连串的问号和感叹号向记者抛来。
“当全国都在鼓动时,我希望能有冷静的声音、冷静的心态。”他说。
郑强认为,从过去说“产学研”到如今,“双创”的概念其实在高校中一直存在。国家需要大学培养人才,社会也需要知识分子服务经济,这由国家发展决定。“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倡导一个国家氛围。”他说,“要防止冒进。”
郑强表示,统计数据出来以后,有些人觉得大学在“双创”方面做得不够。够还是不够,有阶段性。“中国的人才培养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了?需要让老师们歇歇,把精力转移到市场上去?”他瞪着记者,顿了顿说,“我看,起码现在没达到这个阶段。”
他表示,毫无疑问,大学兼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培养人才才是大学主要的责任。“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一批又一批人才,而不是教授去跟企业合作搞出什么新技术。“他说,而国内大部分高校,急需的是提高教学、学术水平。
他打算重新构建对教师的评估体系,按类别考核。“如果搞推广应用的教授既拿着高收入,评价标准还跟教书育人、搞科研的教授一样,谁还教书搞科研?”
郑强认为,大学里“双创”的问题无需炒作,各高校都会主动把其中关系处理好。但要冷静,要从发展现状和职业属性来分析。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代表:当前最重要的是营造氛围
“不要纠结于投身‘双创’的人数比例,没有意义。”李家俊说,“‘双创’,当前最重要的是营造氛围,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效果。”
在学校里,李家俊并不指望有多少教师、学生能够真正去创办公司,但他愿意在学校里营造创新的氛围,为未来的“比尔·盖茨”们创造创业条件。近年来,天津大学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每年拿出几百万创新基金,还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接受企业家精神的熏陶。
麻省理工学院曾发布报告称,2013年该学院校友企业的总产值接近2万亿美元,接近是年GDP排名世界第九的俄罗斯。李家俊说,这说明高校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能够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但他表示,一个项目能在高校成长起来,源头还是高校的研究水平。因此,支持高校提高自身水平,也是推动高校“双创”的重点。
与郑强不同,李家俊不担心高校“没人教书搞科研”。“确实有的教授适合做成果转化,自己的科研做得差不多了,看到机会就跳出来办公司。但这样的人不会太多。”他说,“大部分教授还是适合做研究。”
他表示,只要各方利益界定清楚,课题组里个别老师、学生拿着成果出去转化,这是值得鼓励的。高校中这一类创业会比较多。
李家俊还认为,政策是最重要的环境。最近国内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创新鼓励政策,但落实还有一些问题。“中央、地方、各部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该法不一致,协调统一性需要加强。”
例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科技人员从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净收入怎么算?一些代表各有所见,李家俊却认为重点不在这。“该法最核心的是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交给单位。”他说,“既然处置权交给单位了,法律就没必要规定太细,单位制定细则,按照流程就能做好。这就是政策的落实。”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郑强教授、太原理工大学何宏伟副教授 POC:具有良好界面模量梯度的环保型纤维浸渍涂层实现高效橡胶粘附性能 2024-02-24
- 浙大郑强、吴子良/南科大洪伟 Nat. Commun.:自发持续运动的水凝胶拓扑机器人 2024-01-07
- 太原理工郑强/叶亚楠/朱凤博团队 Macromolecules:共离子特异性效应介导的聚电解质水凝胶中的相分离及其强韧化 2023-07-22
- 第四届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启动 - 决赛将于2024年7月中旬在北京举行 2024-03-23
- 人社部: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 2020-01-22
- 第一届“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在川大顺利举办 2019-11-26
- 诚聘教授、副教授 -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中比先进生物医用材料联合实验室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