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朝勇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2016-03-0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杨朝勇教授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其课题组长期从事生物分析化学研究,近年来在体外诊断、微流控技术、仿生识别、单细胞分析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课题组拥有先进的生化分析仪器和一支蓬勃向上、团结互助、自律严谨的跨学科研究团队 (课题组网站www.yang-lab.com )。研究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子任务等十余项研究项目。因项目开展及实验室发展需要,拟高薪诚聘体外诊断、纳米生物、微流控芯片、分析仪器等方向博士后2名,从事新型体外诊断新方法、新仪器的研发。
我们愿为富有激情、具有科研精神的优秀博士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将挑战性的目标和富于竞争力的薪酬激励结合,持续推动个人和团队成就的最大提升。
博士后工作期间,课题组将支持并全力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争取博士后期间取得更多成果,提升事业发展竞争力。
一、研究方向
体外诊断检测新方法、新仪器研发。
二、资格要求
1.近3年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2.在免疫诊断、分子诊断、高通量测序、单克隆抗体、纳米材料、微流控芯片、仪器开发等方面具有丰富研究经验者优先;
3.热爱科研工作,工作细心严谨,富有责任心、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品学兼优,有较强独立思考、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5.具有学术论文英文写作和科研工作交流能力,发表过相关高水平研究论文。
三、待遇情况及工作方式
1.实验室将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并给予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
2.享受优异的薪酬待遇(提供工资、公积金、社会保险、午餐补贴及其他各项福利待遇,年薪不低于16万;提供博士后公寓租住或租房补贴;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子女按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办理入托、入学)。对于具有优异学术发展潜力的博士后,课题组将额外提供薪酬津贴。
四、应聘材料
1.应聘申请、个人简历(包括研究经历)
2.学位、学历证书、身份证等复印件;
3.学位论文、发表论文目录、3篇代表性论文、获奖证书等复印件;
4.2封专家推荐信(由推荐者密封签字后直接寄送到联系人);
5.其他可以证明本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相关资料。
五、应聘程序
应聘者提供材料须真实准确。所有应聘材料一般不予退还,需退还者请说明。前期报名,请将上述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zhuzhi@xmu.edu.cn, 主题为“应聘博士后_姓名_最高学历毕业院校”。经审核,相应条件符合者,通知面试,面试安排将另行通知。
我们愿为富有激情、具有科研精神的优秀博士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将挑战性的目标和富于竞争力的薪酬激励结合,持续推动个人和团队成就的最大提升。
博士后工作期间,课题组将支持并全力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争取博士后期间取得更多成果,提升事业发展竞争力。
一、研究方向
体外诊断检测新方法、新仪器研发。
二、资格要求
1.近3年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
2.在免疫诊断、分子诊断、高通量测序、单克隆抗体、纳米材料、微流控芯片、仪器开发等方面具有丰富研究经验者优先;
3.热爱科研工作,工作细心严谨,富有责任心、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品学兼优,有较强独立思考、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5.具有学术论文英文写作和科研工作交流能力,发表过相关高水平研究论文。
三、待遇情况及工作方式
1.实验室将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并给予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
2.享受优异的薪酬待遇(提供工资、公积金、社会保险、午餐补贴及其他各项福利待遇,年薪不低于16万;提供博士后公寓租住或租房补贴;博士后在站期间,其子女按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办理入托、入学)。对于具有优异学术发展潜力的博士后,课题组将额外提供薪酬津贴。
四、应聘材料
1.应聘申请、个人简历(包括研究经历)
2.学位、学历证书、身份证等复印件;
3.学位论文、发表论文目录、3篇代表性论文、获奖证书等复印件;
4.2封专家推荐信(由推荐者密封签字后直接寄送到联系人);
5.其他可以证明本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相关资料。
五、应聘程序
应聘者提供材料须真实准确。所有应聘材料一般不予退还,需退还者请说明。前期报名,请将上述材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zhuzhi@xmu.edu.cn, 主题为“应聘博士后_姓名_最高学历毕业院校”。经审核,相应条件符合者,通知面试,面试安排将另行通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