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沥青质的可降解性研究获进展
2015-10-2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沥青质是原油中分子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组分。较早的研究大都认为沥青质由于其复杂结构很难被油藏中的厌氧微生物降解,对于沥青质的厌氧降解过程及其分子结构的变化的机理缺乏深入的研究。国际上已有的油藏生物降解数值模型一般也都假定沥青质的含量不变。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廖玉宏课题组在沥青质分子结构的可降解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在线瞬时热解技术(Py-GC)和在线衍生化瞬时热解(THM-GC)技术,结合沥青质的碱性降解方法,对以不同共价键形态结合到沥青质芳核上的烷基侧链的可降解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沥青质上的烷基侧链从短到长均有分布,最长烷基侧链的碳数可达27,不同碳数的烷基侧链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规律性变化(图1)。绝大多数(94.0~98.6%)的烷基侧链是通过强键(C-C键和C-O(醚)键)结合到沥青质芳核上的,这部分烷基侧链具有较差的可降解性,在生物降解过程中是比较稳定的。沥青质结构中还存在少量(1.4~6.0%)以弱键(酯键和氢键)结合到沥青质芳核上的烷基侧链,这部分烷基侧链的可降解性比较高。在轻度-中度降解阶段,以弱键结合的这部分烷基侧链绝大部分会被微生物消耗掉,而通过强键结合的烷基侧链在此阶段基本不变。只有在重度-严重降解阶段,通过强键结合的烷基侧链才会被明显消耗(图2),其绝对丰度最大下降约9.2 %。这说明弱键结合的烷基侧链比强键结合的烷基侧链的可降解性更高。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Organic Geochemistry (86: 32–44)上发表,
Pan, Yinhua; Liao, Yuhong; Zheng, Yijun. Effect of biodegradation on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asphaltenes: Clues from quantitative Py-GC and THM-GC. ORGANIC GEOCHEMISTRY, 2015, 86: 32-44. DOI: 10.1016/j.orggeochem.2015.06.002
该研究成果首次系统地定量研究了沥青质分子结构在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大大深化了国际上对油藏中原油厌氧生物降解过程和机理的认识,并将为修正已有的油藏生物降解模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廖玉宏课题组在沥青质分子结构的可降解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在线瞬时热解技术(Py-GC)和在线衍生化瞬时热解(THM-GC)技术,结合沥青质的碱性降解方法,对以不同共价键形态结合到沥青质芳核上的烷基侧链的可降解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沥青质上的烷基侧链从短到长均有分布,最长烷基侧链的碳数可达27,不同碳数的烷基侧链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规律性变化(图1)。绝大多数(94.0~98.6%)的烷基侧链是通过强键(C-C键和C-O(醚)键)结合到沥青质芳核上的,这部分烷基侧链具有较差的可降解性,在生物降解过程中是比较稳定的。沥青质结构中还存在少量(1.4~6.0%)以弱键(酯键和氢键)结合到沥青质芳核上的烷基侧链,这部分烷基侧链的可降解性比较高。在轻度-中度降解阶段,以弱键结合的这部分烷基侧链绝大部分会被微生物消耗掉,而通过强键结合的烷基侧链在此阶段基本不变。只有在重度-严重降解阶段,通过强键结合的烷基侧链才会被明显消耗(图2),其绝对丰度最大下降约9.2 %。这说明弱键结合的烷基侧链比强键结合的烷基侧链的可降解性更高。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Organic Geochemistry (86: 32–44)上发表,
Pan, Yinhua; Liao, Yuhong; Zheng, Yijun. Effect of biodegradation on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asphaltenes: Clues from quantitative Py-GC and THM-GC. ORGANIC GEOCHEMISTRY, 2015, 86: 32-44. DOI: 10.1016/j.orggeochem.2015.06.002
该研究成果首次系统地定量研究了沥青质分子结构在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大大深化了国际上对油藏中原油厌氧生物降解过程和机理的认识,并将为修正已有的油藏生物降解模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南京大学李承辉教授、南京儿童医院郑朋飞教授团队 AFM:“变废为宝” - 从工业废料硫黄到多功能类沥青材料 2023-09-12
- 长安大学颜录科教授团队《Constr. Build. Mater.》:低分子量端环氧基聚乙烯改性沥青 2022-04-20
- 长安大学颜录科教授团队 Compos. Commun.:端氨基聚乙烯在提高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2-02-08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 Biomaterials:一种具有高弹性的超柔软热塑性生物降解弹性体用于动脉再生 2024-12-05
- 西安交大郭保林/憨勇/赵鑫团队:具有各向异性微通道和顺序递送双生长因子的可生物降解导电IPN原位冷冻凝胶用于骨骼肌再生 2024-11-24
- 西湖大学杨健教授团队 AFM:可生物降解的柠檬酸基聚合物能够实现植入物演化的5维监测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