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8日在此间表示,防治海洋微塑料是全球治理海洋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各国携手共治。
“塑料垃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从赤道到两极,塑料垃圾无处不在,海洋生态系统深受其害。”王宏说。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海洋微塑料研讨会”高峰会7月8日举行,聚焦海洋微塑料防治。
“2017年我委托科研人员将深海海洋生物送到实验室检测,结果从在海面下4500米处生存的生物体内也检测出微塑料。微塑料在海洋中的范围之广或许超出我们的想象。”王宏介绍,微塑料指直径在五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会被贝类、鱼类摄食,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也可能威胁到人类健康。海洋中的微塑料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
王宏认为,微塑料体积小,更容易作为病原菌和海洋入侵生物等的载体跨海域传播。海洋微塑料是近年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新环保问题。
王宏介绍,中国政府对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已在全国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对其他塑料袋规定有偿使用,大幅提高使用成本。他说,中国从2016年起开展对海洋微塑料的试点监测,已初步掌握中国重点海洋海域和海洋生物体内的微塑料污染情况。同时,中国积极参与该防治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
“在缅甸,每天大约有八千个塑料袋使用十二分钟就被丢弃。”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丁敏貌说,通常这些塑料丢弃物在当地被直接掩埋,其中的有害物最终传播到生态系统,有害于海洋生态。
“联合国环境署对海洋微塑料飘浮垃圾所做的调查,表明单次使用塑料袋的禁用非常有效,但从长期来看,生物可降解性不会减少塑料垃圾的总量。”联合国环境署生态司助理专家朱爽说。
为更好地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本次论坛最终形成了《海洋微塑料研讨会倡议》。
该倡议提出,倡导包括东南亚各国在内的有关国家通过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在完善微塑料生产、消费、处置全过程管理体系;强化微塑料源头管控;加快塑料制品替代化和环境清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可降解塑料制品和传统塑料替代品的生产与使用;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团体和公众开展清理行动,倡导绿色消费等方式,控制海量微塑料排放,防止和大幅减少海洋微塑料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