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丙烯酸等受外围价格、港口宽松因素等影响不同,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向上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受益于全球高端制造业向国内所转移的新材料需求的增加,向下则下游需求稳定,产成品价格稳定或跌幅小于原材料从而具备特殊的优势。以化纤中涤纶行业为例,该行业短纤和丝与原材料价差创年内新高,同比增长近 30%。再如pvc价差(电石法),也从年初的800元上涨至近1200元。因此,低估值、低价、低涨幅的“三低”精细化工品种中,价差呈现明显改善的品种和个股未来存在机会。
随着原油价格中期下跌趋势的维持,其对原油产业链上的周期性行业带来巨大正负面冲击。不过,行业正负向影响程度和表现先后顺序却并不相同。短期来看,利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化工、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其他产业链中游后周期行业,以及下游消费类、成长类行业虽有利好,但释放相对缓慢;而利空则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的成品油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行业,其他如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虽因油价下跌带来的成本下降优势,但作为产能过剩行业又存在成品价格跟随原料成本下降的风险,整体盈利能力改善空间相对有限。
原油作为化工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其产业链中涉及原料价格走低的下游行业正向影响显著。不过,考虑到化工生产具有较强的上下游联动和传导特征,包括华创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均表示,只有下游接近消费终端、弱周期或需求转好的精细化工领域中的聚氨酯、化纤(主要是涤纶)、农药化肥、医药中间体、橡胶和塑料制品等细分品种的受益最为明显。与此相反,受到原油价格和进口价格持续下行双压的丙烯、丙烯酸、纯苯、石脑油等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却因市场拖累而出现部分炼厂走货速度放缓的现象,并进而带来实际成交价受压而运行于下行通道中的走势,需要回避。
替代型新能源汽车潜力巨大
原油价格的下跌,导致用油价格的下降,不过消费税的加征,使油价的降幅被收窄,对买车人群的吸引力有限。相对而言,更具拉动效应的是有替代效应的电动车需求的增长,以及原油价格下行带来的橡胶轮胎成本的下降向产成品车的价格传导。长期以来,因高企的石油价格让对外依存度(近60%)很高的我国经济发展很被动,为改变受制于人的格局,政府下定决心发展新能源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具备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可逐步对燃油消耗占总消耗50%以上的传统型汽车进行换代,这有利于城市的环境治理,又可以消化过剩产能、拉动内需,并在调结构稳增长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替代效应,可不受短期油价波动的影响。即使未来的“液体战争”加剧,油价重新走高,也不构成能源供给的障碍,对国家能源安全、社会安定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最关键的“卡位”存在于充电桩、电池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上,以Tesla为代表的充电桩型电动车,和以日本模式为代表的高储能电池型电动车是市场的主流电动车模式,且未来存在同步发展的可能。循此脉络,目前进入充电桩、电池、超级电容等相关配套产业的上市公司可重点关注。不过,市场人士表示,氢燃料电池车、非锂电池等的研发还处在相对基础的阶段,制造、储备的成本依然太高,锂电池仍会在未来十余年作为纯电动车的主要储能装备。目前来看,由于汽车板块的整体涨幅仅51%,部分涨幅偏小的低估值股仍有较好的发掘空间。
目前,在政策的明确导向下,国家将推广新能源汽车上升至国家战略,并从终端补贴、基建补助、规范标准、政府采购等多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大力扶持。电动汽车推广步上新的台阶。国信证券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还在发展的初期,但是随着政策的加码及Tesla[微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该产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全年预计总产量还将达到6.6万辆左右,同比可实现增长约2.75倍。产业人士预计,如相关配套到位,未来3~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保持年均不低于50%的增速。而随着电池材料等产业的整合完成,行业需求引爆点或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