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三菱化学收购大阳日酸背后投资关键医疗领域
2014-5-3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三菱化学  医疗领域

  “决定收购主要是取决于三菱化学控股集团的发展方向。21世纪的日本要以什么为生?过去那种从中东进口石油制造化学制品的时代恐怕已经结束了。”

   三菱化学控股集团宣布斥资约1千亿日元,收购了日本最大的工业气体企业大阳日酸。在5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社长小林喜光介绍了此次收购的背景。

   三菱化学在对收益恶化的主力业务——通用石油化学业务进行重组。5月上旬,三菱化学的鹿岛事务所(茨城县神栖市)关停了两座乙烯生产设备中的一座。在缩小传统的石化业务的同时,三菱化学还在加紧培育具有“全球化与创新”两大特色的新业务,构筑新的收益模式。

   生产页岩气必不可少的工业气体

   小林社长曾在公司内外反复明言:“我们需要收购销售额在5千亿日元,营业利润在200亿日元左右的企业”。2013年10月,该公司斥资400亿日元,把大阳日酸的持股率从约15%提高到了约27%。可以说,作为实现业务结构改革的手段,该公司从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了大阳日酸身上。

   所以,三菱化学推进“全球化”的目标是明确的。

   今后在美国,页岩气的开采将全面展开。高效开采页岩气需要利用氮气。而且,在以页岩气为原料制造乙烯等化学制品的时候,为了隔离空气,也需要使用氮气。大阳日酸在美国拥有供应、销售氮气等工业气体的基地,其收益有望在未来一飞冲天。三菱化学也计划在美国建设活用页岩气的工厂,因此,二者“容易在工业气体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大阳日酸社长田边信司)。

   那么,“创新”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其实,大阳日酸还销售手术等使用的医用气体和细胞冷冻保存装置。其销售额虽然仅为200亿日元左右,但还算拥有一定的份额。另一方面,三菱化学旗下拥有田边三菱制药,并于2014年4月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所(Life Science Institute),统管除制药之外的其他医疗领域的业务。

   小林社长对双方通过医疗领域的合作进行“创新”表示出了期待,“我最近才知道,大阳日酸在气体方面拥有精湛的生命科学技术。未来大有希望”。但面临的课题也有很多。

   别家的孩子不比自家的好

   不只是三菱化学,日本的化学企业最近几年都在大力发展医药及医疗业务。在主力业务化学制品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作为少子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少数几个业务领域,医药及医疗业务在化学企业眼中或许是魅力十足。

   但医疗业务这个“别家的孩子”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出色。医药业务“象赌博一样,押对了会有丰厚的回报”(小林社长),新药开发需要巨额投资。随着与后进制药企业的竞争不断激化,规模小于专业制药公司的化学企业在制药业务上陷入了苦战。

   在此情况下,三菱化学开始把业务重点从医药转向医疗服务。为了将活用IT的远程医疗和预防治疗等家庭护理服务打造成业务发展的中心,该公司于4月成立了生命科学研究所。但是,医疗业务受到法律规制的约束,商业化至今没有任何进展。

   医疗业务不是“万金油”

   以大阳日酸开发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装置(PET)使用的特殊水为例。这是用来诊断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在今后有望实现增长的产品,然而,因为不能使用健康保险,其普及程度没有达到预期。三菱化学常务执行董事经营战略室长田中良治说:“在医疗领域我们还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今后要花时间仔细关注。”

   旭化成于2012年斥资约1800亿日元收购了美国大型紧急救生设备企业卓尔医学产品公司(ZOLLMedical)。该公司原计划把卓尔的业务与自身具有优势的“HebelHaus”等住宅业务相结合,正式涉足家庭护理业务,但也因同样的理由放慢了脚步。

   医疗业务原本被看作是立竿见影的“万金油”,成为了备受期待的焦点,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这只不过是一个美梦而已。

   既然如此,三菱化学为何还要急着收购大阳日酸呢?

   小林社长急于收购的内情

   一个原因是工业气体行业的特殊性。工业气体在质量上很难拉开差距,各公司为了扩大业绩,都在追求规模效益。因此容易产生合纵连横。实际上,市场上的确传出了欧美大企业向大阳日酸抛出橄榄枝的消息,三菱化学有必要抢在前面。

   而且,这其中还有小林社长的个人原因。担任社长将满7年的小林有可能于2014财年退居二线。而且还是经济同友会新任代表干事最热门的人选。不少看法都认为,在剩下的1年时间里,小林无论如何都要抓紧时间,创造出盈利的机制,巩固自己作为经营者的口碑。

   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所,有传言称该公司正在摸索在IT服务和零售领域开展新的收购与合作。但是,在具体业务部署尚未成型的情况下,此举难掩单纯求快之感。

   按照三菱化学的设想,收购大阳日酸后,到2020财年将会创造出每年50亿日元以上的合作效应。在关键的医疗领域,该公司能够研究出哪些具体策略?要想让设想成为现实,恐怕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为梦想插上真实的翅膀。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