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乙烯装置与镇海的差距在哪儿?作为齐鲁石化烯烃厂的副厂长,王吉平觉得原料结构是个“硬伤”:“镇海炼化的乙烯原料轻重组分细分的很清楚,不同组分进不同的裂解炉,那才是真正的‘分子’管理,那才是真正的炼化一体化。”说起来,王吉平一脸的羡慕之情。
每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乙烯原料是必讲内容之一:“今年2月份我们乙烯装置的高价原料比重为49%,上海2#裂解装置高价原料的比重仅为27%,1吨原料成本就高576元,无形之中就增加了7000万的成本”,讲到这儿,烯烃厂副总会计师孟祥峰的语气就格外沉重。
乙烯原料优化也是厂长刘维国挠头的问题,“2014年乙烯装置原料成本压力非常大,优化乙烯原料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厂长刘维国就将乙烯原料优化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上。
其实早在2012年,烯烃厂就甩开了乙烯原料优化的“长线”:2012年9月份,烯烃厂设立专门的储罐开始接收炼油厂轻质石脑油,分储分裂迈出了第一步。2013年,利用检修的机会,烯烃厂又完成了分储分裂的工艺改造,6月份,轻质石脑油单独进入乙烯装置,正式实现了分储分裂。今年1月份,公司成立化工扭亏增效攻关领导小组,确定了8个方面的优化攻关措施,乙烯原料结构优化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公司领导挂帅的优化攻关,彻底打破了厂际界限,乙烯原料优化也正式迈入了快车道。
“要想搞好原料优化,首先得摸准自己装置的脾性和胃口”,烯烃厂副厂长王吉平打了个比方。乙烯装置原料有石脑油、裂化尾油、轻烃等10余种,组分不同,其裂解深度也不一样。借助先进的裂解深度控制SPYRO软件,烯烃厂每周都会模拟裂解炉的运行状况,并结合在线色谱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各种组份进行分析和模拟评价,找出最佳原料配比和裂解深度,针对炼油厂互供原料,他们也会积极反映,在公司协调下进一步改善炼油厂原料的质量。每月他们还会对乙烯原料的总量进行预判分析,优化裂解炉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混合裂解,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今年以来,乙烯装置维持在较低负荷运行。为充分发挥装置潜能,烯烃厂也积极为装置寻求新的“口粮”。今年1月份,烯烃厂芳烃装置富含乙烷、丙烷的尾气回收进入裂解炉作原料,仅前两个月就回收1733吨,可增效720多万元。不仅如此,他们对芳烃装置的抽余油组分了进行分析,也作为裂解炉的优质原料进行加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料不足的问题。根据裂解炉的加工能力,公司也充分发掘地炼资源丰富的优势,对符合裂解炉使用的石脑油资源进行筛选,在价格合适时购进。
在副厂长王吉平眼中,轻烃是裂解炉的“细粮”。不过,轻烃资源不足以及轻烃裂解炉偏少的问题,一直拖了优化乙烯原料的后腿,装置增效潜能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该厂抓住公司炼化一体化优化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协调采购部门加大轻烃的购入量,另一方面该厂也加快了5号、6号裂解炉的轻烃化改造,增加乙烯装置的轻烃处理能力。据介绍,2014年下半年,两台轻烃裂解炉投用后,石脑油的比例降低9.9%,每月的成本较年初也能降低500万元。10月份青岛LNG项目将建成投产,其年产20万吨的乙烷也为乙烯装置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原料。“我们早就做好了物料平衡和效益测算,也向总部递交了可研方案,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原料成本将能降低900多万”,说起来,王吉平眼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