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人大代表建议推广全生物降解农地膜
2014-3-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农地膜 推广

    日前,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益德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惠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读其《关于加强塑料农用地膜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国家推广全生物降解农地膜以代替塑料农膜。

    在农作物春播前和秋收后,中国农村往往会上演一幅壮观的景象:全家老小弯着腰下田挑拣残留在泥土中的塑料地膜。

    由于具有保温保湿功能,覆盖在农作物上的透明塑料地膜可以增产增收,但它却带来了泛滥成灾的白色污染。

    3月7日,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益德环保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惠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读其《关于加强塑料农用地膜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国家推广全生物降解农地膜以代替塑料农膜。

    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测算,2010年,全国农业塑料地膜年销售量118.4万吨,覆盖面积3.5亿亩,预计至2015年,塑料农用地膜需求量将增加到130万吨,覆盖面积可达4亿亩左右。

    但随着使用量的攀升,本可以使农作物增产的农膜却开始导致减产。

    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区域对比试验表明,当土地平均残膜量为77.9kg·公顷、167.6kg·公顷、279.0kg·公顷和372.2kg·公顷时,棉花减产率分别为3.82%、7.45%、11.71%和18.92%。新疆农垦科学院给出的结论是,棉花减产的主要因素是残留农膜,随着地膜残留量的增加,棉花减产的幅度有加剧的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任天志说:“新疆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实际上,农民也深知塑料农膜的危害,但即使全家老小齐上阵捡农膜,甚至使用专业的搂膜耙、轧膜辊,也仅能收集土地表面的残膜,并且至多可以收集30%左右。

    在看到新疆因农膜过量残留导致2000万亩土地再也无法种植的情况后,王惠群建议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塑料农膜。

    《建议》国家支持鼓励科研部门、企业研究开发无污染的全生物降解新材料,利用天然产物和农产品[2.80%资金研报]为原料,生产全生物降解农地薄膜,包括利用木薯淀粉为原料生产全生物降解的农用薄膜。

    “根治塑料农地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原料选择,用木薯或其他类似农作物提取的淀粉制作农膜,可以在使用后12个月内100%降解成为有机肥料。”王惠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农膜生产技术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建议国家发改、农业等部门研究制定推广计划和支持措施,全面推广。”

    据悉,全生物降级农膜技术早在2007年即已研发问世,如广东益德环保公司生产的全淀粉农膜、一次性餐具、婴童用品等。然而,全生物降解农膜的推广使用,仍存在政策及市场阻碍。

    “目前没有一个政策支持这种环保产品,”王惠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但根本没有落地政策。”

    王惠群认为,国家的产业政策显然没有跟上产业创新的步伐。“全淀粉以及全生物可降解产品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而是仍然延续塑料产品的相关标准。”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