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塑料门窗行业发展迅速,其年产量为1.75亿平方米。然而,北京S&P咨询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塑料门窗市场“大而不精”。中国塑料门窗的产业很大,但其产值却不高。
该报告称,中国门窗市场年需求超5亿平方米。其中,近35%门窗为塑料制品。尽管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塑料门窗占总需求45%,德国占54%)还有一定距离,但足以说明中国塑料门窗市场需求正不断扩大。然而,报告指出,因产能过剩,行业标准缺失,加之对消费者偏好拿捏不清,我国门窗生产商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发动一拨接一拨的价格战。
我国塑料门窗市场占有率及供需现状分析
我国1985年建筑门窗市场占有率:钢门窗占63.4%,铝门窗占4.8%,塑料门窗占0.3%,木门窗及其他门窗占31.5%。1995年钢门窗占39.1%,铝门窗占33.8%,塑料门窗占11.2%,木门窗及其他门窗占15.9%。2000年钢门窗占13.4%,铝门窗占40.4%,塑料门窗占25.5%,木门窗及其他门窗占20.7%。2002年塑料门窗在全国新建建筑市场占有率为35%。以上数据显示,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居民住宅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门窗市场规模发展和产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与建材行业其他装饰材料相比,塑料门窗行业入行门槛比较低。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早期的企业经营者就可以靠机会和个人的判断能力以及独特的行事方式迅速进入门窗行业,并开始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由于进入塑料门窗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透明,很多企业都要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多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企业的销售量也日趋下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表示,中国塑料门窗年需求量为150万吨。然而,塑料行业年市场供应量为300万吨。因此,中国门窗市场面临着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
我国塑料门窗市场占有率及供需现状分析
我国塑料门窗产业“大而不精”原因剖析
中国是全球门窗的最大市场。我国每年约有21亿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工程,按目前塑料门窗所占市场份额计算,大约每年约有1.75亿平方米塑料门窗的建设任务。尽管中国塑料门窗的产业很大,但其产值却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购买者消费意识淡薄。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在买房时,主要关注的是开发商与建筑商的资质,以及房屋的建筑质量问题。因对门窗知识了解甚少,加之受传统观念影响,购房者对门窗的质量关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门窗生产者偷工减料的“气焰”。
其次,我国塑料门窗行业标准缺失。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关于与房屋价格相配套的门窗行业标准,而通常对于门窗5大性能(即抗风压性能、空气泄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保温性能、隔声性能)的要求,往往也只是送检样品能够合格。待房屋建成后,门窗检测的合格率都较低。对大多数购房者而言,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对门窗进行这5项性能的检测,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约束力。因此,开发商、建筑商为节约成本,大多都在门窗上大做“文章”。
再者,企业间恶性竞争严重。塑料门窗因其无可比拟的优点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建筑材料之一。近10年来,我国塑料门窗的生产与应用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发展过热,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行业低价恶性竞争严重,产品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频频发生,大大影响了塑料门窗的声誉。此外,低价竞争使得我国整个塑料门窗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影响我国塑料门窗行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目前,塑料建材以其卓越的节能特性,已成为我国塑料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5%。
塑料门窗行业之所以出现迅猛发展在于以下有利因素的影响:首先,我国今年出台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等多个塑料建材项目,为塑料门窗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带动行业的迅猛发展。其次,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塑料门窗行业提供巨大的需求市场。第三、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节能材料和技术的未来市场容量可达数万亿元,为节能环保型塑料建材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在看到行业发展利好因素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一、国家调整了外贸政策,对塑料制品出口从鼓励变成限制。特别是出口退税率下调以来,不少塑料制品企业因退税大幅降低而减少了相关商品的出口,国内塑料制品的出口量一下子就降下来,而进口量则相应增加。
二、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料成本大幅增加,给塑料加工业带来了极大冲击。一方面,企业要承接上游带来的成本转嫁压力;另一方面,企业的主导产品竞争激烈,难以进一步转移成本,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总结】随着近年来市场塑料门窗需求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塑料门窗行业发展总体而言已进入成熟期。然而,对于如何应对市场质量和建筑标准的高要求,我国塑料门窗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我国塑料门窗市场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必须尽快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规范本地市场,对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质量低下的生产厂家进行整合、改编或淘汰,对假冒伪劣、投机取巧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取缔。同时,督促相关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