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生物降解塑料给钢衬塑防腐带来机遇
2013-6-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塑料制品 降解材料

  说起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肯定名列其中。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塑料,因其轻质、不溶于水、可塑性强、应用广泛等特点,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塑料工业迅猛发展带来的“白色污染”,也开始让人们头痛。有没有一种可以替代塑料,却又不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材料呢?
  
  近日,海南省多部门牵头,组织十多家企业赴广东考察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技术。一直先行先试的海南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前面。
  
  白色污染日趋严重治理工作难以为继
  
  在海口一些村庄的垃圾堆放场,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个装满了各种生活垃圾的塑料袋堆积成山。一阵风吹来,很多破烂的塑料袋和包装袋随风而起,四处飘落。
  
  这些随风飘落的塑料和泡沫制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分解,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实验数据表明,塑料在自然中的分解时间在200至400年间,有的甚至达到500年以上。
  
  对于“白色污染”,人们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但“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在新疆的棉田中,地膜残留量平均每公顷265.3公斤,并且随着覆膜年限越长,污染越严重,最严重污染田块地膜残留量高达597公斤/公顷,相当于地里已经储存了10层地膜。
  
  “大量的地膜残留,将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严昌荣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种子播种之后如果刚好处在地膜碎片上,对发芽有影响,缺苗的现象可能非常严重,导致减产。另外,会影响到水分和养分的运移,对农作物根系的生长也有影响。据测定,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会使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产量则下降10%-23%。
  
  “海南尽管是热带省份,但农业地膜的使用量同样非常大。”海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周鸿勋说。
  
  据介绍,“白色污染”的另一个源头就是随处丢弃的塑料袋。据统计,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最高达30亿个,其中用于买菜的就达10亿个。以我省居民为例,吃快餐打包都要拎上几个塑料袋,最后这些塑料袋都变成了“白色污染”的源头,最终成为环保“痼疾”。
  
  据周鸿勋回忆,多年来,海南一直在为消除“白色污染”而努力。早在2000年,省政府发布《关于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定》,明确提出从2000年5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经营中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2000年,海口市人民政府也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实施了《海口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办法》,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修订。
  
  但由于立法滞后,缺少相关的具体处罚条款,治理“白色污染”在实际操作中一直不能有效地执行。立法的滞后,使“海南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政策几成“一纸空文”,治理工作基本处于停滞与半停滞状况。
  
  塑料制品融入生活新替代品应运而生
  
  1907年7月14日,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时代》周刊将贝克兰称为“塑料之父”。
  
  “一百多年来,塑料产业的发展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可谓十分迅猛。如今,它已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材料。”海南省塑料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是世界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不过,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如一些农用土地因废弃地膜的影响而开始减产,废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开始让人们头痛,塑料餐盒无法有效回收,生活用塑料垃圾难以处理……塑料废弃物剧增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迫切希望寻找到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替代品,生物降解塑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打破了不可降解的化石塑料一统天下的局面。
  
  据悉,生物降解塑料的主要原材料为生物淀粉,生产过程能耗小,碳排放量低。而且,生物降解塑料能够在90天内通过微生物降解,成为有机肥料,参与生态循环。
  
  这种新型降解材料的出现,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看到了彻底解决“白色污染”的希望;也将为钢衬塑防腐应用的推广带来空前的发展。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