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出台5年来,在节约能源资源、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遭遇了执行、监管不到位的尴尬。记者调查发现,大量超薄塑料袋依然隐身于集贸市场等“盲点”,不少超市卖场里,“限塑”变成了“卖塑”……“限塑令”执行效果究竟怎样?如何让这一政策更完善、更有效地实施下去——
被稀释的“限塑令”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处农贸市场发现,超薄塑料袋几乎是各路商贩的必备,而市民对于使用这些超薄塑料袋也不在意。
“这些塑料袋很便宜,两块五能买100个左右。因为太薄了,不太结实,有时市民买的东西多,就再套上两三个,我这个摊位平均一天至少使用两三沓。”朝阳区东三环一处农贸市场的菜贩告诉记者。“大家在农贸市场买菜就是想图个便宜,如果要使用超市那种收费塑料袋,买菜的觉得不划算,我们也得多花钱。”该菜贩告诉记者,他们所使用的塑料袋并不是自己去市场购买的,而是有一些出售塑料袋的商贩来农贸市场售卖。
前来买菜的王小姐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也会拿环保袋过来,但大多数摊位的菜贩都会在称好后,主动把不同的菜分别用塑料袋装好后再递给我。”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消费者也就把农贸市场提供免费塑料袋当成了他们“分内”的事。
这家市场附近负责环卫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感觉最难打扫的就是这些塑料袋,碰上大风天气,塑料袋就会满天飞,有时已经扫到簸箕里面,还是能再飘出来。”
“这几年,扔掉的超薄塑料袋虽然比以往少了一些,但还是有不少。尤其是农贸市场、小吃摊附近非常多,给我们的清扫工作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我希望‘限塑令’能够继续执行下去,而且要执行得更严格。”
成效——5年少用670亿个塑料袋
相当于节约石油600万吨,可供280万辆汽车行驶1年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塑料袋在使用12分钟后就被丢弃,但它们在环境中的自然分解却需要20年到200年。
为了节约资源、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消费者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月31日公布的数据,“限塑令”实施5年来,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和丢弃量明显减少,“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介绍说,5年来,我国减少使用的塑料袋累计少消耗塑料1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600万吨,可供280万辆汽车行驶1年。
来自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也再次印证了以上成效。该数据显示,5年间,北京市共减少使用20亿个塑料购物袋,累计减少塑料消耗5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0万吨,可供14万辆汽车行驶1年。限塑效果在超市、商场尤为明显,塑料购物袋销售量降幅达80%。
问题——监管回收仍有薄弱环节
农贸市场里的“限塑”监管问题是薄弱环节
限塑令出台后,质检总局专门制定了3项标准规定塑料袋环保、安全和标识要求,从生产源头加强监督检查。要求提出,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要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罚款等处罚。在标准的指导下,各地主管部门从生产和销售环节入手,清理、整顿生产企业,取缔无照经营户、黑窝点,引导关停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商品零售场所进行集中检查,对不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予以查封和销毁。
然而,在生产环节和流通领域,“限塑令”监管仍存在一定空白。目前大量超薄塑料袋重返市场,部分商家执行“有偿用袋”制度积极性渐微。
在一些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街边市场等地方,很少能看见收费的塑料袋,几乎所有的塑料袋都免费发放给消费者使用。而且这些塑料袋往往不按照相关规定标明生产厂家的信息,许多都是劣质产品,被国家明令禁止。有人认为,市场不同于超市,每天销售的大量鲜活农副产品都不能裸包装放进购物袋,塑料袋替代品的问题亟待解决。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不能给生活带来更多不便。”李静解释说,平时卖鱼肉、生鲜食品的塑料袋,不在“限塑令”所规定的限制范围内,而是作为跟商品同时使用的预包装,这也给农贸市场监管留下了很大的空子。她强调,农贸市场里的“限塑”监管问题是下一步要抓的薄弱环节。
此外,对超薄塑料袋禁止使用、对符合规定的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李静表示,“塑料袋的回收利用一直是我们国家非常关注的,循环经济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简要化、再利用、资源化。”
措施——需长期保持高压态势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实施细则,逐步探索“禁塑”的可行性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实施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绿色消费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限塑令”实施以来取得的积极成效;要加强执法,开展全面监督检查,加大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中的执法力度;要修订相关法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把“限塑令”落实情况作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诚信市场和文明集市等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执行“限塑令”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或地方条例,细化要求、提高标准,逐步探索“禁塑”的可行性。
限塑是一大社会系统工程,真正消灭白色污染任重道远。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呼吁,首先全社会要大力营造绿色消费氛围,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的消费理念,使广大群众真正意识到不合格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性。
第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销售超薄等不合格塑料购物袋行为,并始终对违法销售超薄等不合格塑料购物袋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在生产领域,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将管理中心上移至塑料袋生产企业,从源头打击不合格塑料袋生产。
第三,国家应研究完善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的管理办法,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在执行“限塑令”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完善“限塑令”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探索“禁塑”的可行性。
限塑有妙招
美国:自带购物袋可抵税
在美国加州一些大的超级市场里,顾客自带购物袋,在收款台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就会给顾客5美分的优惠,并明确地列在购物小票上。对于这笔钱,顾客可以选择委托超市捐给慈善机构或环保机构,也可以保存好购物单据,等年底上税的时候作为捐赠抵税。
英国:有奖积分鼓励顾客
英国主要大型连锁超市目前既提供免费塑料袋,也提供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售价10便士到20便士不等。大型连锁超市TESCO通过奖励积分的方式鼓励顾客不用塑料袋或重复使用购物袋,颇有成效。
爱尔兰:征收“塑料袋税”
爱尔兰自2002年启动“塑料袋税”,对每个购物塑料袋征税15欧分(约合19美分),税收全部纳入环保基金。2007年,政府又将购物塑料袋税提高到每个22欧分(约合29美分)。
日本:对商家使用塑料包装设限
日本政府规定,一年内容器包装材料使用量超过50吨的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店铺,如仍不改进,环境大臣有权命令其按上报的削减计划执行,必要时可处以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韩国:购物袋可“以旧换新”
在韩国无论你在商场购买多么昂贵的东西,商场都不会赠送购物袋,顾客需要花100韩元购买纸袋或塑料袋。当然,商店会原价收回这些袋子,顾客也可以拿旧袋子到商店或超市换新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