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5月1日,国家发改委"21号令"将让被"禁闭"的一次性发泡餐具重见天日。距离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日期已不足一周,但一些发泡餐具工厂卫生、安全等生产状况却令人堪忧。饱受争议的发泡餐具重出江湖,条件是否已经成熟?
日前,有记者暗访江苏扬州等地的发泡餐具工厂,现场触目惊心。报道称,制造发泡餐具的原料聚苯乙烯中不仅有合格原料,还有废料和回炉料。在几家工厂,合格原料的使用比例仅占1/3左右。所谓"利欲熏心",最直接的解释,当然还是钱。上海市耀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国荣坦言,全部用"好料",仅原料成本就已经超过了售价。
朱国荣:成本你去算,买个正原料13.5一公斤,13500一吨。生产这个东西需要两公斤左右,原料成本是27块,现在市场上买的就是24块,我们就买原料,买进来原料不要去做,卖出去都要亏本了。
尽管如此,朱国荣也承认,自己工厂里的机器并没有停转。
朱国荣:现在我们肯定在生产了,五一就解禁了。
像耀丰这样的工厂不在少数,五一前,正是它们长期蛰伏后的蓄势阶段。而在这个难以拧直的问号中,除了工厂,环境也是重要一环。在百姓的认知中,发泡餐盒一直都有"白色污染元凶"之称,即便是在"限塑令"实施的14年里,发泡餐盒仍以"地下"的方式顽强存在。据业内保守估计,全国目前至少还有100到200家发泡餐盒企业,年产量为140亿只左右。
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高级工程师杨惠娣说,发泡餐具的基本材料聚苯乙烯本身无毒无害,但废料或劣质材料加工的餐盒就会释放出有毒的苯乙烯单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杨惠娣:如果按照正规流程生产餐盒,环境是达标的,应该就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加回收料,那就可能不达标。这不是材料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杨惠娣的话正是此次反对解禁的一个重要声音,人们担心一旦解禁,不合格的劣质发泡餐盒将充斥市场。在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标准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曹磊看来,一个产品的环保与否,不能仅仅考虑原料和产品本身,还需要一个系统的评估。
曹磊:我们从来不认为环保是有定义的,环保只是说在现阶段、采用目前的管理手段对于环境是不是有危害,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才确认它是不是环保。如果你没有一个完善的回收体系的话,那么发泡餐盒可能就是一个污染。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归百姓生活,有积极因素。但是,这种回归应该是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回归,让环境不受伤害的回归。实现这种可能,一个健全的回收利用制度,一个科学的行业准入标准,一个有效的行业监管体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