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惠普实验室工作 研发第一代LC-TOF
1995年,李刚强先生加入美国加州惠普实验室工作,当时惠普公司(现安捷伦科技)同日本Yokogawa电气的合资公司已推出ICP-MS,凭借在ICP、磁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方面的经验,李刚强在惠普实验室便着手研发ICP-TOF质谱,该项目花费了4年的时间,推出了各种样机和中间产品,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安捷伦没有推出商品化的ICP-TOF MS。但李刚强的加盟,使安捷伦团队从无到有学习和建立了TOF研制技术,队伍得到了锻炼。以前,安捷伦的液质联用产品只有单四极杆式的,到2000年公司决定研发自己的新型液质联用产品,并定为TOF。李刚强作为主力的研究人员,2002年完成了LC-TOF的项目;2003年ASMS会议,安捷伦推出第一代6200型LC-TOF(现在型号为6220)。据小编揣测,近年来安捷伦成功的6500系列Q-TOF液质联用,7200系列GC-QTOF气质联用,与1995年开始李刚强先生在TOF上的一系列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国际厂商在推出产品之前的10年前就招募人才、潜心研发的举动,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李刚强先生还简要介绍了国际大公司的R&D,使我们了解到为什么“研究”和“开发”都需要,为什么他们是分开的,他们之间如何协作。比如,安捷伦R和D是分开的两个部门,李刚强先生主要在R(研究)部门工作。开始D部门会派1-2人到R部门熟悉工作方法,并对研发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具备转化成熟条件后,就真正转入到仪器开发过程。这时R部门会再派研究人员(比如当年LC-TOF项目中的李刚强先生)将产品技术传递给D部门,这时该研究人员全职在D部门工作。李刚强先生参与了LC-TOF产品的整个研发过程(从R到D),从仪器研制,可行性论证,仪器离子光学设计,建立真空腔,直到做到灵敏度,各项指标达到生产要求;直到D部门完全掌握,李刚强先生才回到了R部门,从事下一个项目的研究。“我认为这是个好的模式,值得国内借鉴。”李刚强表示。
安捷伦6220 LC-TOF
李刚强先生在安捷伦科技工作了18年,除研发ICP-TOF,LC-TOF产品外,还参与从事QTOF、Linear Ion Trap TOF (LIT-TOF) 产品的研发,主持并成功地把离子漏斗(ion funnel)技术应用到安捷伦的高端Q-TOF产品仪器上。后来的做的几个项目,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李先生不便再谈。
不能仅仅依靠模仿 要熟知技术原理
2013年6月,李刚强先生辞去安捷伦实验室质谱技术研发工作,加盟国内上市仪器公司聚光科技,任科学仪器首席科学家。为什么李刚强先生选择了回国,并投入我国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李刚强先生表示:“虽然总体来说,目前国内质谱仪器的发展水平要落后国外20-30年;但只要下决心开始追赶,实际上要想追赶上国外技术并不一定要花费那么久的时间,因为我们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工作的,借助他人的力量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研发进度,缩短技术上的时间差。”
李刚强先生注意到,国内的仪器研发人员多是模仿借鉴国外技术,对此他表示:模仿借鉴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希望技术人员不仅仅模仿,更要把原理吃透,深入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国外公司的机械工程师、电路以及软件工程师有很多年在质谱仪器上设计上的经验,公司里的工具材料等储备也非常齐全。这些都是国内外目前的差距。
所以中国的技术研发人员,除了要吃透原理,不断积累;还一定要有认真的态度,设计的任何一个零部件、产品,都不仅要能用,而且要真正做到稳定可靠,要用户真正喜欢。
而中国的仪器制造企业家,目前欠缺的是财务储备、技术储备,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更长远的眼光,不能太急功近利。相信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也会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关注研发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
关于自己的作用,李刚强先生说:“我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每天我到实验室里,亲自去调制每台仪器,我想总的效益不是很大。企业要培养一些人才,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对研发人员的培养培训是我要做的事情,在聚光也是我已经开始做、并将一直坚持做的事情。通过几次培训,已经有了一些效果;我还希望提高。比如,每个学员都拿个题目来讲,事前要把这课题理论弄清楚,把调研做好,把自己学到的和别的同事分享。;另外中国的学员们不要怕提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是愚蠢的。
另外,鼓励创新也很重要。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会进一步鼓励创新。比如,质谱每三年一定会有新产品出来,很多不一定是革命性的变化,但量变多了就会发生质变,仪器的性能就会更上一台阶。,传新是完全可能的。 达到同样的性能,有5个人做了不同的方法,就一定还有第6种方法。”
除了在聚光内部,李刚强先生还表示,希望能和国内更多的高校、研究机构一起来做培养人才和鼓励创新的工作。“中国质谱界目前没有形成真正的质谱市场机制,我希望通过努力和合作,能够把人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创新。”
“当然,我到聚光还要做一些具体的项目,比如国家的两个重大项目。”
对于质谱的发展前景,李刚强先生无比看好:“在过去的20年里,质谱发展得很好,可以说现代分析化学如果不提到质谱就不算是完整的分析化学;我相信,接下来的十年,质谱研究和应用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希望能够同国内更多的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中国质谱研发做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