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化纤行业发展:中国化纤 由大渐强
2012-9-26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化纤行业

  我国化纤进出口量对比图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差别化率达到50%

  化学纤维在纺织原料中的利用比重继续扩大,2011年化纤在纤维加工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73%,;化纤产品品种质量也不断优化,2011年差别化率达到50%。在棉花等天然纤维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下,化纤行业对于保障纺织原料供给,促进纺织产业链平稳运行起到重要作用。

  化纤下游应用结构逐步调整。2011年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910.2万吨,同比增长10.8%,占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到21.1%,。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耗比例由从2002年的56∶28∶16调整为2011年50∶29∶21,行业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成效。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纺织业发达地区。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上海等省市纺织行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纺织行业的90%以上。然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主要纺织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偏低。特别是化纤产量,2008年中西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84%和2.49%,产业区域格局呈现东部发达、中西部落后的失衡局面。进入“十二五”,纺织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进程继续推进。2011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6799.1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东部地区新增投资占全行业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61%下降到56.1%;中、西部新增投资占比则分别达到31.7%和7.9%,较

  2010年提高4.1和0.7个百分点,产业区域布局结构继续优化。

  产业科技进步显著 高新纤维及设备抢眼

  截至2011年,芳纶1313、碳纤维、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连续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竹浆纤维、麻浆纤维等生物质纤维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正在进一步开发系列品种,扩大开放应用,多数技术及产品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芳纶1414、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新型聚酯PTT树脂合成已突破中试实验,纤维级PBT聚合和纤维生产加工及产品开发向产业化迈进。

  近年来,高新技术纤维材料成为化纤工业发展的着力点。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包含高性能纤维和新型纤维等产业链系列品种,是关系到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材料。新型号生物质材料技术是应对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实现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纤维的功能化和差别化已成为高档纺织面料的必然选择和增加纺织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提高纤维差别化功能化率,已成为提高纺织品竞争优势的关键。

  10年间,我国化纤技术装备也实现突破式发展。我国在1999年以前,化纤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成套引进发达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技术装备,而到了“十五”末,在新投产的聚酯产能中,75%使用国产化技术,25%使用进口技术,但这25%中仍有60%~70%使用国产化装备。

  而“十一五”期间,在“十五”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创新,行业着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工程。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成本为特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化新型聚酯及配套长短丝技术装备在行业中广泛使用,目前正在向超大型化、柔性化、精密化、节能减排直纺新一代聚酯新技术方向全面升级,整套规模已由原来的引进6万吨/年扩大到40万吨/年,百万吨级别新型PTA成套国产化技术装备也已研发成功。自主研发的年产4.5万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技术达到了单线产能世界最高、原材料消耗最低的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装备具体呈现出装置单线产能快速增加、投资大幅度下降,装置单位综合能耗明显降低,产品加工费用较大幅度降低,国产设备开发应用能力显著提升等方面。国产化的技术装备使行业新建项目投资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