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外部形势倒逼加速纺织化纤产业转型升级
2012-9-12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化纤产业 转型升级

扩大思路全方位寻找发展空间 

    在当前形势下,化纤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发展机会在哪里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届国际化纤会议从科技、教育、人才、环保等方面也对此进行了全方面探讨,企业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 

    许坤元认为未来5~10年,纺织纤维的需求规模将随终端消费及产业用需求稳步扩大。而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天然纤维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化学纤维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贺燕丽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今后的发展思路给予了梳理。她表示,目前国家政策导向主要是调结构。在化纤领域,政策会对新纤维的产业化,新纤维在下游领域的应用,相关油剂、树脂等辅料的研发,提高新材料产品的性价比等方面加大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鼓励我国企业向跨国公司发展,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环境深入融合。另外,废旧纺织品回收前景广阔。贺燕丽透露,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都已经把废旧纺织品回收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认为,纤维品牌化发展是化纤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与拉动内需相挂钩。化纤流行趋势的发布在满足消费需求、引领消费需求和创造消费三个层面上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使中国化纤产能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端小平认为,化纤产业要从下游向上游发展,做好产业链,以化解潜在的原料风险。同时深挖内部潜力,做好产品差异化,在化纤机械工程、制造水平方面寻求突破,并从工艺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欧洲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认为化纤产品的高品质无论从当下还是从未来看,都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必备品质,而且品质低档的纤维也令先进的纺织机械不能发挥作用。他认为合理的质量管理和高标准的质量保证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 

    浙江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分享了加强合作、依靠人才的发展经验。邱建林认为恒逸在中国目前经济现状下不搞房地产很另类,然而把有限的财力和能力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把主营业务不断优化也是恒逸的智慧所在。他认为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这给国内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启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则主张“政产学研用”的发展模式。他认为纺织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创新性研发,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他特别强调要把终端应用企业推到主角位置,化纤企业要甘心当配角。 

    蒋士成院士认为,产品开发要适应市场需求。化纤的应用领域已从服装、家纺等传统领域扩大到产业用,而化纤在产业用领域的应用比重还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同时,化纤的研发要满足实际需要。产能结构调整需从追求量的增加转到质的提升。 

    正如端小平所言,尽管国际化纤会议在今年此时召开并非仅为关切当下势态,却正好给了业内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寻找出路的机会。会上各方观点不仅是长远发展的策略规划,更是为当前行业困境提供了全方位的解答。“高成本时代”形成的倒逼机制,使企业面临蜕变,行业也真正开始转身。能否在蜕变中承受住剧痛,能否在转身后留下华丽的身影,业内的每一位都有责任与义务。正所谓,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正是今年化纤严峻形势给予行业的成长机遇。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