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150亿泰铢的橡胶收储计划在抛出之初确实提振了天胶价格,以三号烟片胶为例,其价格从今年初收储传闻时的92泰铢/千克起步,2月上旬一度上涨至120泰铢/千克,涨幅高达30%。
天然橡胶是一种复杂的商品,集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特征于一身,既具备商品属性又兼具金融属性,这就决定了天然橡胶现货与期货的价格走势复杂多样。
橡胶价格在夏季以来一直低迷,不仅是国内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价格维持在22000元/吨,泰国原材料市场天然橡胶价格近期也大幅下挫,为提振胶价,泰国农业部副部长Nattawut Saikuar日前称,该国正寻求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合作,在必要时减少出口。据悉,泰国总理英拉将与印尼和马来西亚领导人展开非正式访谈,以期达成共同的协议并确定减少出口数量。橡胶主要出口国联手提振胶价的计划似乎为低迷的天然橡胶市场带来一线曙光,但不少分析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有关国家在橡胶生产贸易上的政策调整只是局部的博弈行为,天然橡胶价格扭转颓势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经济不见底 胶价难回升
在冲到2011年年初时每吨4万余元的高点后,天然橡胶的现货、期货价格均重回两年前水平。国都期货分析师吕勇向新金融记者分析,全球经济在摆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后,又陷入欧债危机的泥潭,受欧债问题拖累,以美国、中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下滑、需求减弱,大宗商品价格追随经济走势由前期高点一路下跌。天然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也未能幸免,价格从2011年2月10日的高点41860元/吨开始持续下跌,一度下跌至21900元/吨,跌幅高达48%,到现在还没有止跌迹象。面对如此形势,泰国政府多次抛出提振措施,以期提振天然橡胶价格,但效果寥寥,由此可见天然橡胶价格真正止跌的时间点,不是依靠政策的出台,而是要等待经济见底回升。
吕勇认为,当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仍然处于衰退阶段。美国就业率和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不见好转,而近期发布的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新屋销售量均持续回落,显示美国整体经济形势仍在探底过程之中。因欧盟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主权债务问题持续恶化,欧盟面临解体的风险,这将成为未来数月影响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欧盟主要国家经济陷入负增长;另一方面穆迪将欧元区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三国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AAA评级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欧元区硕果仅存的三个AAA信用评级国家和EFSF的失陷,意味着欧债问题开始危及欧盟核心经济体,并且EFSF作为欧债危机救助后盾的能力受到质疑。从国内方面来看,我国今年二季度GDP增长7.6%,上半年GDP增长7.8%,虽然经济下降速度没有超出预期,但是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数月处于经济荣枯线50以下,而生产者物价指数持续回落,显示经济增长减速仍在持续过程之中。在经济发展整体减速甚至是负增长背景下,天然橡胶价格将持续回落。
来自胶农的压力
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挫,首先遭受损失的是胶农,新金融记者了解到,泰国作为全球第一产胶国,该国胶农承担着巨大的损失,胶农为表示不满,在泰国城市宋卡举行示威游行、设置路障封闭主要交通要道,显然天然橡胶价格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问题,而且影响到了泰国的方方面面。为稳定胶农情绪,泰国政府出台两项提价举措:一是抛出150亿泰铢的收储计划;二是提出建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三方的价格同盟。
由于收储计划执行不力,泰国胶价在短暂上涨之后又重回年初水平,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收储的意义或许仅在于安抚胶农的不满情绪。格林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员刘波告诉新金融记者,150亿泰铢的收储计划,这一消息在抛出之初确实提振了天胶价格,以三号烟片胶为例,其价格从今年初收储传闻时的92泰铢/千克起步,2月上旬一度上涨至120泰铢/千克,涨幅高达30%,但是,后来这一计划执行并不得力,20万吨的收储计划仅执行不足5000吨便搁置,烟片胶价格也因失去支撑,自今年高点持续下跌,截至7月26日泰国胶价又回到今年年初的92泰铢/千克附近。近期泰国政府再次提出农业部下属泰国橡胶组织动用此前获批的150亿泰铢(约4.7亿美元)对国内橡胶市场价格实施干预,以提升市场价格,但市场反应平淡,似乎对收储已经失去信心。从泰国的供给量上看,该国每年出口天然橡胶约280万吨,20万吨的收储量仅占7%左右。从全球角度看,泰国天然橡胶产量占全球的36%,收储量仅占2.5%,可以看出即使收储量全部执行,对全球的供给格局影响依然微弱。
价格同盟约束力有限
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印度尼西亚的价格同盟,对天胶价格的影响又有多大呢?以2011年为例,上述三个国家占天然橡胶生产国组织(ANRPC)总供应量的73%,早在2002年他们就曾经组成过价格同盟,随后多次因为天然橡胶价格下跌而提出限产、减少出口等措施来提振价格,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比如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印度尼西亚三国的橡胶园并不集中,以泰国为例,个体胶农占据国内一半的产量,生产的分散不利于天然橡胶的价格和交易量的统一管理。
对于泰国政府发出的限产保价措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不仅没有配合的声音,反而出现彼此分化的迹象。7月27日,印度尼西亚媒体公开称该国拟提高橡胶产量弥补供应量不足,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天然橡胶生产国组织于今年6月底发布的《天然橡胶发展趋势与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三季度末,该组织成员国的天然橡胶库存为88.5万吨,而截至今年6月19日,这一数据为114.8万吨,根据天然橡胶生产规律,下半年为天然橡胶割胶量和库存量大幅增加的阶段,同期库存或增长30%,可见目前天然橡胶供给充足,因此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提高产量主要为出口创收。另外一个对橡胶主产国联盟不利的消息是,主要橡胶消费国国内库存充足,对于市场价格抗干扰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