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复合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一辈子“专研”碳纤维
2012-7-24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碳纤维 东华大学 潘鼎
    有一种神奇纤维,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细,纤维束强度却是钢的4~5倍;在20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别的纤维也许早已化为灰烬,它却纹丝不动;它的研制,不仅曾助洲际导弹成功飞天,如今更在新材料领域刮起一股革命旋风,用它来造大飞机、汽车、轮船,能大幅减重提速;用它来做高尔夫球棒、羽毛球拍,轻且耐用……它,就是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在东华大学校园里,就有一位与碳纤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专家,他就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潘鼎教授。

    攻坚克难:助导弹一飞冲天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潘鼎教授领衔的碳纤维项目组临危受命,最终成功研制了集美、俄两国同类产品性能所长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

    潘鼎教授早在40多年前就与碳纤维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他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正是从那时起,在恩师、中国化学纤维之父钱宝钧教授的指点下,他开始潜心专攻碳纤维的理论及产业化问题。

    潘教授回忆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头号战略武器洲际导弹面临最后两项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其中一个“拦路虎”就是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作为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层关键材料,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的性能、品质直接关系到导弹飞行的质量及成败。因其原料要求极高、制备技术极难,当时只有美、俄两个超级大国拥有,且对我国实行严密禁运、技术封锁。难关攻不下,导弹上不了天!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潘鼎教授领衔的碳纤维项目组临危受命,采用国外否定、国内仅有的棉浆基纤维素为原料,先后攻克了“原丝、工艺、强度、排废”等难关,苦战4年,在碳纤维生产的基础理论、工艺技术和制备等方面获得了系列突破,在软硬件技术上获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最终成功研制了集美、俄两国同类产品性能所长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为战略武器飞天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持。

    潘教授此举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让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研制技术的国家,也为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升级换代及捍卫国民经济现代化成果作出了贡献。10余年来,潘鼎教授团队配合国家战略任务,为现役及后续的各类型号导弹持续稳定地提供着保质、保量的碳纤维产品,得到了相关航天部门及军代表的充分肯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敢为人先:推产业换代升级

    如果说粘胶基碳纤维的“横空出世”,展现了东华大学在高性能纤维研究领域“敢为人先”的魄力与胆识,那么,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持续攻关,则体现了潘鼎教授领导的团队在致力于新材料产业“换代升级”变革过程中“追求卓越”的决心与毅力。

    和粘胶基碳纤维相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也用于国防军工,但其涉及的民用领域更广泛,不仅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可用,建材、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方面也大有可为。拿飞机来说,以前多用的是铝合金耗材,有疲劳极限,换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材料,不仅机身更轻,飞得更快,更重要的是,强度得以加强,断裂几率大为降低,安全系数也得到很大提高,在能耗及环境污染方面,也创造了突出效益。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