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如今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塑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致命的缺陷。科学研究发现,塑料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通常需要200—400年。
面对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国家采用了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废弃塑料,但是,这些方法也都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填埋处理占地多,而且容易使填埋地不稳定;焚烧处理时,由于塑料焚烧发出热量大,容易损坏焚烧炉,还会排出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回收利用,往往难以收集并且经济效益很差。
为了真正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一些科学家开始探索新的途径,可降解塑料随之出现。对于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英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在聚合物中加入廉价的可生物降解的天然淀粉作为填充剂,他还注册了第一个淀粉填充乙烯塑料的专利,并开发出一种采用淀粉与聚乙烯共混然后滚压成膜得到的“生物降解型”塑料。这种塑料被埋在土壤里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粉末状,当时的研究者据此认为聚乙烯已被生物降解。这种新材料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兴趣,从而引发了以淀粉基塑料为主的研究与开发浪潮。由于可降解塑料既具有塑料的优点,又不污染环境,它被视作是21世纪应用极其广泛的一类“功能聚合材料”。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提倡开发和应用可降解塑料,并将它看作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理想途径。
尽管可降解塑料受到了科学家的追捧,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有研究发现,在聚合物中加入天然淀粉所形成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并不是真正的可降解这种材料中的聚乙烯并不是完全被分解,它实际上只是成为碎片留存于土壤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开发出很多生物降解塑料品种,但真正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且与传统塑料性质类似的可降解塑料的种类仍然十分有限。从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目前对于可降解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完全降解特性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具有双重降解特性的光/生物降解塑料这两个方面。如何研制出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能够完全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产物,同时又能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可降解塑料一直是当代新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科学家们认为应用可降解塑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抑制环境矛盾,但由于成本和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降解塑料目前在市场上的规模与普通塑料相比还很小。提高可降解塑料的性能并实现大规模生产也是世界研究开发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