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以来,国内邻二甲苯(OX)价格稳步上涨,10月上旬达到每吨11000元,效益喜人。然而,国内最大OX生产商——扬子石化生产经营部市场服务科科长闵凯却忧心忡忡。
近年来,由于OX和下游苯酐价格长期倒挂,国内苯酐企业经营惨淡,许多企业纷纷对装置进行改造,重新采用已淘汰10多年的萘法工艺来生产苯酐。让闵凯忧虑的就是,萘法工艺如果卷土重来,未来OX或将被苯酐行业所抛弃,这将会对OX生产企业造成巨大冲击。而这种忧虑近年来在OX行业甚为普遍,且日渐加重。
“面包卖不过面粉,现在销售又这么困难,苯酐企业怎么能够存活!”闵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年初至今,面临高成本与低需求的两难境地,苯酐工厂只能选择停车或减产来规避亏损。今年上半年,国内苯酐行业开工率最低时甚至不足50%。
据闵凯介绍,超过90%的OX用于生产苯酐,OX与苯酐可谓息息相关。目前,国内OX生产企业主要有扬子石化、吉林石化、齐鲁石化、镇海炼化、金陵石化等10余家企业,大多隶属中石化和中石油,总年产能约为81万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OX生产国,其中扬子石化多年来OX产量稳居国内第一,约占国内总产能的30%。
1990年之前,我国的苯酐生产主要采用萘法工艺。随着OX法工艺由国外引入国内,萘法工艺原料不足、成本高、能耗高、污染大等弊端日益突出,而OX工艺凭借原料丰富、成本低廉、能耗低、收率高等优势迅速一统江湖,结束了工业萘长达40多年作为苯酐原料的历史,OX法获得了在苯酐原料阵地的垄断地位。2000年之后,国内苯酐生产企业几乎全部采用OX法工艺,并形成OX—苯酐—增塑剂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萘法苯酐销声匿迹。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交通、电子、航空业的迅猛发展,苯酐下游产品用量不断增加,苯酐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由于苯酐装置投资少,见效快,许多企业一哄而上,导致苯酐产能严重过剩。从2006年至2012年年初,我国苯酐年产能由134万吨猛增到214万吨,增长60%。我国苯酐产能和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然而,同期OX年产能由53万吨增长81万吨,增长53%,产能增长幅度远低于苯酐。国内出现了苯酐产能过剩而OX产能不足的尴尬局面,超过50%的OX需要从国外进口。二者产能失衡持续加剧,苯酐话语权不断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利润逐年下降。
2009年以来,在OX—苯酐—增塑剂产业链中,由于OX和苯酐价格长期倒挂,苯酐企业连年亏损,只有具备完全产业链的企业以增塑剂效益来补贴苯酐才能勉强维持。
然而,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造成皮革、橡胶、制膜等终端产品消费量严重下滑,增塑剂消费量明显萎缩,苯酐销售困难,成为推倒产业链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具备完全产业链的企业尚能以增塑剂效益来补贴苯酐,勉强生存,而许多单纯的苯酐生产厂则难以度日,南京的宏诚化工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该公司经理崔敏告诉记者,2009年企业开始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严重时,每生产一吨苯酐,企业就亏损约1100元,去年一年亏损了近500万元,对于一个小化工企业来说,实在难以生存。
为了求得生存,进入2012年,国内苯酐企业开始转为萘法工艺,已经被市场抛弃10多年的萘法工艺卷土重来。
工业萘受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从去年开始,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紧,减水剂需求受到抑制,作为减水剂主要原料的工业萘资源过剩,市场价格从 2010年的高位一路下滑,跌幅超过40%。2010年之前,工业萘价格和OX价格相差无几。在工业萘价格大幅下滑的同时,OX价格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业内人士透露,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测算,萘法较OX法生产苯酐每吨有3000元成本优势,如果采用萘法生产,OX企业非但不亏,每吨还能盈利上千元,天壤之别令企业转悲为喜。萘法改造很快成为业内共识。
“不改造,企业就没办法生存,据我知道,国内一半以上的企业都在进行改造,还有很多企业都是在悄悄地进行改造。”崔敏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也即将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国内山东宏信、石家庄白龙等数套装置已经完成改造。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国内将有40万吨年产能完成改造,届时将减少OX消费量30 万吨至100万吨。这意味着,高昂的OX正逐渐被市场所抛弃,对于OX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噩梦。
然而,由于国内工业萘产量有限,而且一旦房地产市场复苏,工业萘价格上涨,OX工艺又会凸显优势。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或将是萘法和OX法工艺共存,这样苯酐企业才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