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材料发展规划,2015年新材料的产业规模达到总产值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实现碳纤维、钛合金等关键品种产业化、规模化。使这次的博览会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新材料产业的盛宴。
据高云虎介绍,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接近20%。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玻纤及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但仍存在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新材料发展规划提出了六大重点发展领域。记者注意到,在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中,化工新材料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其中,稀土功能材料要重点发展的有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和抛光材料等。
先进高分子材料中的特种橡胶要实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举,走精细化、系列化路线,大力开发新产品、新牌号,努力扩大规模,重点发展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聚氨酯橡胶、高端苯乙烯系弹性体等品种。工程塑料要尽快增强高端品种供应能力。加快发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和聚苯硫醚等产品,积极开发新型聚酯等新产品或高端牌号。
在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中,高性能氟硅材料要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硅橡胶、硅树脂、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等高端品种。在电池隔膜、高性能水处理用膜等领域,要加快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和光学聚酯膜等的开发生产及应用。
高云虎说,制约我国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产业化尚未完全突破,核心装置受制于人;二是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技术比较落后,市场推广力度仍需加强。因此,“十二五”期间,高性能复合材料要重点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加快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利用,提高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在产品成本、质量上有所突破,加快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根据新材料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集中力量组织实施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以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在新材料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规划解读中提出要“支持新材料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能力,打造一批新材料”小巨人“,给中小企业指明了产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帮助处于转型中的中小企业选好定位。同时要求大企业要有更高的起点,不仅要承担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还应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新材料涉及面广,这不仅仅体现在应用领域,也体现在生产领域,行业跨度带来的是管理散乱、无序。此前,相关部门从来不曾将其作为独立的产业来进行发展和规划。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更是有很多民营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盲目上项目的不在少数。而在此规划中,新材料产业被作为独立主体首次提出,同时规划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政策衔接配合,发布重点新材料产品指导目录,实施新材料产业重大工程、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市场潜力巨大、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新材料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优势核心企业,鼓励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联盟”,以及“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规范等保障措施,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