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让化纤摆脱石油“基因”
2011-9-1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化纤 石油 生物质纤维
    石化资源还可供人类开采多少年?最新数据显示,根据已经证实的储量,石油还可开采40年,天然气约60年,煤炭资源在200年左右。不过是两三代人的时间,这样具体的数据足以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化纤近十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且正当其时,但致命的是,90%以上的化纤产品依赖于石油资源。

    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多方深入思考论证之后,一条“光明大道”出现在行业面前——发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业。生物质纤维及其原料的发展,对于化纤行业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实现可降解、循环可再生、低碳经济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巩固纺织工业的支柱地位等都具有更加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在今年6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业内人士首次提出“中国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告诉记者,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化纤产业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业将保持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其涵盖的宽广领域,能够为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信息单位、贸易商等提供具有诱惑力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生化技术发展的特点及产业化的现实状况,“十二五”重点还是打好基础、作好引导。

    应用纤维素还要破除障碍

    业内已经明确,发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原料替代与过程替代。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实现纺织化纤产品差别化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生化技术将为产品差别化带来新的突破。根据30年路线图初步规划:到2020年纺织化纤行业使用生物质纤维实现原料替代5%,2030年达10%,2040年将达20%,届时纺织原料格局将更加多元化,资源瓶颈将得到有效缓解。

    纤维素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最丰富的高分子物质,它不仅来源广泛,而且是可再生的资源。据科学家估计,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可产生几千亿吨的纤维素。然而,只有大约60亿吨的纤维素被人们所使用。纤维素在应用开发中的最大障碍,是天然纤维素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同时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大量的氢键,使其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以麦草、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纤维为例,其纤维短小、不均匀性突出;纤维含量少,杂细胞多;灰分含量高,硅含量大。

    从目前常用的植物原料看,棉短绒中的纤维素含量最高,大于95%,而木材中的纤维素含量只有40%~50%,竹、秸秆中纤维素含量更低。如何高效、清洁、经济地从天然资源中分离制备纺织纤维?这个大难题吸引了多方人士的关注。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洪章研究员介绍,其所在的课题组在秸秆溶解浆及生化原料的制备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突破了单一组分利用,以蒸汽爆破为核心技术,实现了秸秆组分分离,充分运用组分分层多级转化技术,实现了秸秆资源的生物量全利用,并对多产品的生态产业链进行试验开发。

    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自然界资源的利用技术还有待开发。因此,秸秆高效低能耗预处理技术、生物法汉麻综合处理技术、高效低成本纤维素菌和酶生产技术、离子液体新介质应用于纤维素生产高值化产品技术等10项技术,已被作为行业共性的技术与基础进行研究。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